「稍后阅读」是个坑,为什么还有人从离钱最近的地方往里跳?

Pocket代表的「稍后阅读」市场天花板清晰可见,用户群不过百万,至今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这位创业者为什么还要往坑里跳?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创业者说,最有钛度的创业者故事)

看到一条令你啧啧称道却又不想转发的微博、刷到一篇此刻没有功夫看的深度长文、发现一个对你特别有用的知乎答案,在这些你想“read it later”的时刻,你有点击收藏的习惯吗?还有,收藏之后你怎么做的?还会一一回头查看吗?

当我们截屏时,我们在想些什么?

翻一下手机相册,相信很多人都会赫然发现一个“屏幕快照”的文件夹,不知不觉间已满满数百上千张。一旦打开就仿佛坐上了一台时光机,里面躺着你恋恋不舍的和EX的聊天记录(而EX早已被你拉黑),记录着某部电影让你暖点爆值的瞬间,还有那条让你笑难自抑,急欲发给基友看而后快的段子,当然还有截屏“晒傻逼”(网上没人跟你讲理,网上的人在回你第二句的时候就开始截屏准备晒傻逼了)。

截屏是对流动不息的对话流、信息流、视频流的一种hack(以至于Snapchat、无秘等阅后即焚应用必须要有截屏提醒这样的反hack手段),截屏是比特海中随波逐流的我们的刻舟求剑。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截屏也是最快捷、最直觉、最通用的一种收藏方式,它可以跨应用使用,可以自动收于一处,可以无障碍分享到任何地方,无障碍查看。

在浏览器就是上网入口的PC互联网上,万站内容都可归于一处,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收藏在“书签栏”和“收藏夹”中。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上,网站分散成千万个应用,内容都被“封闭于”一个个围墙花园中彼此迢迢相望。思来想去,也只有系统级的相册可以作为它们的共同归属了。虽然截屏无法分类、无法搜索,但仍然是一种聊胜于无的hack手段。

为什么read it later会变成read it never?

当然,比截屏更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收藏工具,而国内外的收藏工具多年以来一直层出不穷、前“扑”后继,却始终未能走出Geek群体的小圈子,未能像笔记类应用一样成为popular tool,未能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只要看一下主流社交媒体、内容应用对于收藏功能的处理,就大概可以理解是何原因。

对于“分享就是一切”的社交媒体、资讯应用来说,收藏意味着传播的终结,它只会鼓励你转发、点赞、评论(微博的评论现在已经变成了定向私信——@男/女朋友),而不会鼓励你收藏。

去年,Twitter把早于like(2009年)诞生的 favorite(2006年)换成了heart标示,微博的收藏夹被折叠在三级菜单之中。虽然张小龙是重度收藏使用者,微信的收藏功能异常强大。然而,社交媒体的基本哲学是——永远有新东西。它们希望你永远活在当下(未来不迎,过往不恋),希望你在朋友圈里流连忘返,希望你对信息给出即时性的应激反应。

所以,即使你在其中收藏了信息,read it later也注定会变成read it never,君不见连最新更新的公号文章的打开率都越来越低了呢。今日头条也是一样,一打开永远有最新文章,永远刷之不尽。

所以,对于这些应用来说,收藏功能基本上等于被打入冷宫,而对于用户而言,收藏的信息也相当于被打入冷宫。

在这些应用的“训练”之下,我们已经成了“The Now Generation”,信息消费场景化(信息用时方去找),通过搜索、细分应用来满足场景化的信息需求。而非场景化的空档都被碎片式、消遣性的信息给填满。

似乎,“收藏”这种PC时代的习惯在手机上可以被抛之脑后了。但是,手机中潜增暗长的屏幕截图“出卖”了我们——我们是一种有记忆、有念想、有规划的生物,而不是只会条件反射、翻篇即忘。

收藏类应用的不断涌现也说明,这个需求一直顽强地存在着,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但至少一部分人在孜孜以求。

虽然这个领域最成功的Pocket用了8年时间才累积了2200万用户,却不断有开发者跳进这个“坑”中,其中不乏搜狐随身看这样的大公司出品(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了2014年1月4日)。

不做「稍后阅读」,做人工信息筛选器

今年最新“入坑”的是收趣云书签。这样一款誓做“中国版Pocket”的应用如何打破前任的“魔咒”?

收趣选择了跳出行业固有的思维模式,转换思路,换一条赛道。

首先,收趣并不是一款稍后阅读应用,而是一款生活类应用。收趣定位的用户是有短期的现实目标,需要收集各种信息去实现的人。比如即将奔赴社会找工作的大学生,关注了各种家装公号、即将面临装修大事的新婚夫妇,还有孕期的妈妈。用户收集到里面也不是什么散文、小说,更多的是生活窍门、考研秘笈、自我提升的方法。这样一来,用户画像就异常鲜明,兴趣图谱业更加清晰。

其次,将收藏定位为「入口」而不是「目的」。

收趣CEO王江坦言,如果只做收藏,收趣的用户不会超过百万。收趣上线半年以来,基本未做推广,积累的十几万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Pocket转移过来的(得益于其为本土应用优化的体验与Pocket一键导入功能),而Pocket在国内也不过几十万用户,它的用户基数基本上等同于国内有“收藏癖”用户的规模,是王江抬头可见的天花板。

如何突破?收趣的思路是把收藏作为一种人肉信息过滤的手段,收藏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种深度筛选,收藏者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和过滤器,作为种子用户,可以“筛选”出大量分门别类的对更广大用户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判断基于王江对用户行为的观察——在目前收集进收趣的200万篇文章中,30%都是被用户分过类的,这就为数据挖掘与兴趣推荐提供了基础。另外,他欣喜地发现,一小撮种子用户自发建立了内容推荐群, 这说明用户有分享内容的需求和热情。

这与Pocket、读读日报的内容推荐人社交网络效果相同,但机制不同(朋友圈也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内容推荐平台)。

读读日报虽然有数千万知乎用户和优质内容打基础,却依然高开低走,用户数和活跃度至今仍追不上知乎日报,以知乎的推广力度和重视程度,并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而有类似理念的剪客,本来想做一款公开版的Evernote ,还拿到了金沙江的天使轮,是微软加速器的明星创业公司,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终。

如果说朋友圈的内容分享有潜在的“目标受众”,有利于自我形象的日常打造,那么读读日报与剪客中的分享则属于“无的放矢”。收藏为己,分享为人,将这两种动作合二为一,就会两边不靠,让用户既缺乏分享的动力,也无法安安静静地当作收藏夹来用。

另一方面,读读日报的“主编制度”还是以分享者为导向而不是阅读者为导向,内容被装进了“日报”的盒子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分门别类,一旦追的日报过多就会出现信息过载。

而收趣则不依靠用户的主动分享而是依靠数据挖掘,请来了苹果大数据科学组的组长。目前只做了热度分析,比如找出每天被收藏超过40次以上的文章,做成一份“收趣日报”在内部流传。但很快收趣就会上线各个分类的热门内容、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推荐。

就像读读日报的口号“人人都是主编”一样,收趣的种子用户 “人人都是内容过滤器”,他们主观为己,客观为人。为自己而收藏,但客观上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了深度筛选。

收藏不是信息的终结,而是传播的开始

无论是Evernote还是Pocket,都走了Freemium的道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然而,正如我在《涨价的Evernote逼走大量用户,免费增值模式失效了?》中所说的,Evernote的Freemium模式已经失败,而Pocket目前以2000万的用户也仅能养活20人的团队。最近被App Store首页推荐的方片收集则一开始就走收费路线(虽然定价只是象征性的一块钱)。

王江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是芒果移动广告平台,后来高价出售给了阿里。

他为什么从离钱最近的地方跳到了离钱最远的坑里?王江告诉我,他曾经替9万多款应用管理流量,对于流量如何变现不会有人比他更清楚。而且定位于生活资讯平台的收趣,反应的是用户最强烈的需求信号,流量的价值要比今日头条的泛泛浏览大多了。所以,在拿到了2000万的融资之后,收趣未来两年的目标就是心无旁骛地把流量做上去。

作为一款志在“收集一切”的应用,作为所有应用的“内容出口”,收趣注定要和所有的应用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内容类应用。在国外,经过8年的发展,Pocket按钮已经深度植入了各种主流应用,而收趣作为一家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收趣如何尽快出现在各个应用的分享按钮中,一方面尽可能扩充自己的使用场景,一方面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

王江的合作理念是:让用户收藏进来的东西“反过来”为源应用带来更多的广告——“大家收藏的这些,往往是你最精华的东西,你现在让那些东西躺在你仓库里睡大觉,这是件多么浪费的事。”他不想让用户收藏进来的东西成为传播的终结,而是让它成为新一轮传播的开始,而且让新一轮传播带着源应用的印记。

这让王江对于平台的开放很有信心,也并不急于现在就去上门谈合作,他坚信只要用户自发收藏的数量上来,内容平台不会注意不到。据知乎创始人周源透露,过去一年有225万条内容被分享到Evernote,而用户从知乎采集到收趣的信息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超过了20万条。(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张远)

本文系作者 竹光侍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太赞了

    作者赞过
    回复 2016.08.26 · via pc
  • 钛媒体就是做软广告的,一定把好体验这道关,真早对得起用户的信任

    回复 2016.08.27 · via android
  • 软广告?

    回复 2016.08.26 · via iphone
  • 新概念层出不穷,内容实质没啥变化

    回复 2016.09.02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20:13

中基协发布《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

20:10

博俊科技:2023年净利同比增108.18%,拟10转4.5派1.5元

20:08

深交所公布一季报预约披露情况,航锦科技拔得头筹

20:04

黑龙江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主席王悦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01

3月29日新闻联播速览28条

19:53

上交所向复旦微电下发监管工作函

19:49

京东召开2024 AIPC先人一步启动会

19:47

雷诺将在法国北部桑都维尔工厂投资3亿欧元

19:46

四川黄金:2023年净利同比增6.16%,拟10派2.5元

19:46

先正达: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322亿美元,同比下降4%

19:43

地铁设计:2023年净利同比增8.01%,拟10派4.9元

19:3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5月1日起施行

19:31

哈尔滨市出台“新政”:非哈市户籍购新房可享购房款2%~3%补贴

19:30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办法》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

19:22

罗永浩谈小米SU7: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或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

19:21

华体科技:公司智慧路灯产品可搭载5G微基站,但目前搭载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

19:19

上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亿元,分红拟合计派发42.3亿元

19:16

胡润研究院: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投资热情下降7%,黄金超越股票成为首选

19:04

重庆啤酒: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5.78%,拟每股分配现金红利2.8元

19:04

数字智能体研发工具包AgentStudio宣布开源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