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微软加速器更换新一任CEO,开始反思“功夫熊”式扎堆创业

当前正从缺乏理性的扎堆创业和创业泡沫,向更为理性的创业方向调整,创业加速器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了。

微软加速器CEO 罗斌

成立4年的微软创投加速器换了名字,更名为「微软加速器」。此番更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微软于今年6月成立了一支创投基金,专门用于投资B2B SaaS、生产力软件、安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以及云基础设施等云服务领域的创业项目——从A轮到D轮阶段的项目都包括在内。

除了成立创投基金专投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外,微软中国加速器也更换了新一任CEO,也在尝试改变微软中国加速器过去从申请中挑选项目的模式。除了申请通道,微软加速器还将通过预判云计算技术体系中的空白点,主动寻找相应的创业公司。

反思“功夫熊”式扎堆创业

自从2012年出现O2O的商业模式以来,「扎堆创业」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现象。在参与微软加速器早期的创业公司中,有不少是跟着O2O的风而选择一个方向就开始创业。“功夫熊”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自2014年10月上线以来,上门推拿O2O项目“功夫熊”曾经红极一时。该项目上线后,先后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和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然而,由于大量缺乏合格的推拿技师,以补贴用户为吸引流量的典型O2O作法,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就会遭遇倒闭的风险。“功夫熊”B轮融资失败,就导致了“无钱可烧”的困境。

2015年大量O2O创业公司或项目倒闭,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爆发了O2O创业倒闭潮。然而,O2O扎堆创业又扎堆倒闭的现象没有阻挡2016年的直播创业泡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在参加微软加速器前7期的创业团队名单中有不少O2O公司,但在2016年8月的第8期名单中却没出现直播创业团队的名字,此外也仅有一家VR/AR团队入选。

新任微软加速器CEO罗斌表示,接下来微软加速器将追求产业影响力和技术影响力,并从技术体系互补性和空白点等来判断创业项目的价值。

转向基础技术体系化布局

在加入微软加速器之前,罗斌在英特尔公司工作超过13年,其中8年以上服务于英特尔投资。罗斌还曾在Novell、惠普等公司工作过,并有两次创业经历。在操作系统、芯片、网络和企业级产品等公司的职业经历,让罗斌更看重从基础技术体系和布局来判断创业项目。

2016年8月18日,微软加速器公布了最新一期第8期的入选名单。这一期的申请团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200家,最终入选的15家创业团队包括3家物联网及基础架构团队、6家大数据分析团队、1家混合云管理团队、1家增强现实团队、1家互联网安全团队以及3家医疗健康团队。

仅在VR/AR领域,申请数量就达近100家,但最终入选的只有一家AR硬件团队。影创科技作为唯一一家入选AR创业团队,在光学、图像识别算法、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重构、基带处理芯片和CVPU视觉处理芯片等基础技术领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判断当前VR/AR产业还处于早期,因此具有核心技术的硬件团队从长期看更有影响力。”罗斌表示。

在入选的15家创业团队中,区块链团队布比网络科技、混合云管理团队轻元科技、税务行业大数据混合云平台罗格数据等都是微软加速器“三顾茅庐”邀请来的创业项目。其中的轻元科技是一家研发基于容器技术的新一代混合云管理平台,正在申请14项专利;布比网络科技的高扩展、高性能、高可控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是对区块链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微软加速器第8期的项目选择与价值判断标准来看,也为国内的创业者生态指出了下一个重要的创业方向,即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重大产业影响力的基础性技术和产品。

鼓励更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300家。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支持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或关于推动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

那么2300多家的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是否意味着“泡沫”呢?

罗斌认为恰恰相反,当前国内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为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服务都属于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对于每个创业团队的辅导都是量身定制,因此一家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能容纳的创业团队数量非常有限。

罗斌认为,在当前全国2300多家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数量的基础上再乘以10倍也不为多。考虑到仅微软加速器第8期就有1200家创业团队申请参加,按一家加速器容纳20个创业团队计算,也至少需要60个加速器才够用。

接下来微软加速器不仅要聚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创业团队,还将协助其它加速器“加速”,以形成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产业链条。实际上美国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就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产业链条,从天使轮一直到D轮或最终上市都有相应的孵化器或加速器专注于某个具体的融资阶段。

在这方面,中国才刚刚开始。当前国内科技创业环境和创业趋势,正从缺乏理性的扎堆创业和创业泡沫,向更为理性的方向调整,基础科技领域的创业、产业技术体系空白点或互补点的创业、前瞻性技术布局等方向,正在指引新一代创业者。(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吴宁川)

 

本文系作者 吴宁川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