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双雄成“国产企业”,中国资本为何急着进入欧洲球市?

仅仅两个月时间,米兰双雄成为了“国产企业”,米兰德比从此也拥有了中国德比的强烈意味。

继6月6日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宣布2.7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国际米兰后,8月5日,意甲豪门AC米兰官方宣布与中国财团代表达成的初步协议,以7.4亿欧元(含债务2.2亿)将俱乐部99.93%的股份出售给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仅仅两个月时间,米兰双雄成为了“国产企业”,米兰德比从此也拥有了中国德比的强烈意味。

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在足球产业的热度逐渐升温,从阿里巴巴入股广州恒大50%股份,万达入股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20%股份,到今年的苏宁收购江苏舜天、国际米兰,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足球产业恐怕是中国的热门投资方向之一,而中国市场也在同一时间成为了国际足坛的热门市场,“世俱杯”被阿里巴巴冠名,国际足联首次将中资企业万达集团纳为合作伙伴,曼彻斯特德比也首次放在海外(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如期举行)。

仔细整理近几年新闻不难发现,欧洲五大联赛中几乎都已经有了中资球队,中国资本已经悄然蔓延到欧洲球市。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海外至少已有14家足球俱乐部由中国企业投资(有12家已控股)。中国企业企图从足球产业出发,全面在欧洲布局旅游,文化,地产等领域,形成生态发展圈。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这几年间,中国足球在世界的影响力还是微乎其微的,中国财团争相豪购国内外球队究竟意欲何为,欧洲球队为何又大量接受中国资本的注入?中国资本着实在强烈影响着全世界。

恒大亚洲称霸初尝甜头,政治力量悄然推动

 2010年,恒大集团收购中甲俱乐部广州广药,恒大用巨额资金投入刺激,豪购众多国脚和海外球星补强,在其后的五年中,创造了中国版的“凯泽斯劳滕神话”以及中国俱乐部亚洲最佳战绩和史无前例的联赛五连冠。

然而,恒大集团最在意的显然不是俱乐部荣誉,根据2015年恒大俱乐部财报显示,虽然俱乐部在各方面的收入创造新高,总体收入也达到了3.8亿元,但亏损额达到了9.53亿,一年的运营成本超过13亿元。

不难看出,恒大集团在俱乐部的财政收入上得不到任何收益,反而每年要倒贴近十亿资金,随着中超联赛的蓬勃发展,这显然是一个“无底洞”,恒大集团为何还在持续投入?

在恒大俱乐部取得辉煌战绩的几年,集团推出的最新产品如:“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产品第一时间作为球衣广告,恒大地产也配合俱乐部进行优惠活动。利用恒大足球俱乐部在中国的影响力,以最快捷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恒大的产业映入人们的眼帘。

在职业的管理和俱乐部的影响下,恒大地产在国内市场迅速布局,截至2015年底,恒大地产在一二线城市项目数量占比55%。根据恒大日前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417.8亿元,销售面积合计1660.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2.8%和45.9%。恒大地产也正式向国内地产老大万科集团的地位发起冲击。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布,恒大以211.8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上榜。据每日经济新闻网报道显示,近几年来恒大各项核心指标保持高增长态势,2015年营业收入较2009年上市时的57.2亿元增长超20倍,达1331.3亿元。另外总资产、销售额、净利润等亦分别增长超11倍、5倍和14倍。

恒大这五年间得到的巨额收益和企业影响力的扩张很难不打动国内其他企业的管理者。

其实,直到2014年开始才有了大规模的中资投入在足球产业。2013年除了恒大俱乐部代表中国首次获得亚冠冠军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影响着投资者们的投资方向。

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推选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习近平上任后,曾多次表示自己对于足球的热爱,2015年习近平访英期间不但提出“中国足球跻身世界强队是我最大的梦想”,更是携中国足协领导参观学习了英超豪门曼城足球俱乐部。

2015年,习近平首次亲自参与和主持的会议便提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从习近平上任后的种种迹象不难看出,中央在大力推行足球发展,中国资本纷纷投入足球产业显然不仅仅是市场的火热,更是中央政策的主导。

中国资本财力雄厚,强势注资为海外市场打前站

由于西甲和英超豪门纷纷砸出天价资金引入新援,许多联赛的老牌豪门不仅支付不起高昂的球员身价,甚至连当时现有的年薪都难以维持,不得不削减球员薪水,主流球员流失导致竞争力持续下跌,米兰双雄在意甲毫无争冠希望。在现有披露的合同细节不难看出,无论是苏宁集团还是中欧体育都承诺强力注资俱乐部,引进欧洲一流球星,提升球队竞争力。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之急,国际米兰前任持股者托希尔从13年收购国米至今,负债已经达到了4.2亿元。

苏宁集团2015年营业收入高达2829亿元,中欧体育的重要投资方海峡资本的母公司SDIC国投公司也拥有超过3000亿元的资产,大部分投资欧洲球队的中国财团也均具有相当的财力,并且俱乐部本身百年的底蕴及大批死忠仍在。

因此,以中国财团的资金为保障,本身的底蕴价值仍有升值空间,欧洲球队纷纷考虑出售给拥有更为雄厚的中国公司也不难理解了。

中国企业在欧洲开展市场是具有极大的难度的,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球类运动具有极高的人气,根据欧足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欧洲杯的总营收已经高达30亿欧元,法国人在本届欧洲杯上已经净赚13亿欧元了。

巨大的财富收入显然是建立在高关注度之上的,因此万达,海信,阿里巴巴等企业纷纷赞助各大杯赛,而作为日常关注度最高的当属联赛,购买联赛中的球队可以使中国企业尽快的为西方人所熟知。

通过欧洲足球联赛购入球队,从品牌及社会价值方面能极大提升其海外知名度,为自家企业在欧洲推广市场打前站这是大多数中国资本的思路和理念,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在接受《新京报》说道:“国米作为我们进军欧洲足球的一个入口,有利于苏宁将品牌打向世界。去年我们从欧洲买了特谢拉和拉米雷斯,于是就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增强和欧洲俱乐部的联系,那么我们在欧洲市场也会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今年年初,苏宁成立了国际总部,重在部署国际化发展。相信其他企业与苏宁的战略部署也并无太大的区别。

通过欧洲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整合其优质资源为己所用,从而创造双方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局面是俱乐部层面和中国企业最乐于见到的。在中国官方的大力支持下,或许也仅有欧洲成熟的球市和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欧洲老牌俱乐部和财力雄厚的中方企业最终走到一起原因所在。

风险与商机并存,介入管理和运营仍需谨慎

尽管拥有中国官方的政策支持,但欧洲五大联赛这“浑水”现在是不好蹚的,在收购的时候也应该更专业的谈判,收购之后每一方各自拥有什么样的权力,中国企业能否真正地控制俱乐部,百分之百的股权并不代表百分之百的管理权,中国企业在收购之时也应需谨慎。

虽然类似于莱斯特城这样成功的案例十分励志,但失败的管理案例也是不胜枚举的。就比如国米的前拥有者托希尔在国米的经营是失败的,或许将国米出售给苏宁是他赚的第一笔钱。要知道托希尔在国米的失败不仅仅是球队的战绩不佳,他所运营下的国米俱乐部在整个市场中也是失败的。

作为毫无海外球队管理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文化与管理理念的如何融合,怎样整合最有利的资源注入进球队本身,都是收购之后的关键所在,必要的品牌输出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周密的计划,夯实自己的基础十分重要,一味不职业的做法只可能导致俱乐部和企业的形象和情况继续下跌。

中国资本纷纷试水足球产业是市场所趋,也是政策所导。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购外资企业,收购主流俱乐部也是自己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共同的需要不代表共同的经营模式,各个中资持股后的俱乐部运营还需遵循本土职业运营,从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中国资本走向世界这将是重要一环。

更多趣闻与爆料,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本文系作者 娱乐独角兽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国足球,以另一种方式,走出了国门!可贺,但不可喜。

    回复 2016.08.08 · via android
  • 有病咯

    回复 2016.08.08 · via iphone
  • 如今资本外逃都可以包装成爱国,李嘉诚真是冤。

    回复 2016.08.07 · via pc
  • 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的好带来的收益是不错的。

    回复 2016.08.07 · via iphone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