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抢着做手机?

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群雄逐鹿,期间也少不了运筹帷幄阳谋阴谋,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其中的釜底抽薪。

有一首歌谣唱得好,两只手机两只手机卖得快,卖得快,一只长得像4S,一只长得像5S,真奇怪真奇怪。

最近大家都在卖手机。从早期的魅族华为联想到现在的小米、OPPO、一加、锤子甚至是360、格力,做一个手机厂商成为了一份自己想要用情怀改变世界的证明。 好吧,这个原因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阴谋论者如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大家都想做微信,也是不由自主的有些想法。

说起微信出生的年代,那是一个塞班烈士暮年,但是依旧壮心不已的年代,手机能上网,就是很牛了,大家对它也没多少期待,那个时候也没怎么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词汇。

直到微信火了。微信的火爆并不能算是移动互联网的诞生标志,但它是移动互联网浪潮顶尖的几位冲浪者之一。

在反思为什么已经有手机QQ了,微信依旧能火的原因的时候,你就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在其中起的作用:说到底,手机QQ只是QQ在移动端上的延伸,他背后的产品定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这个概念。

但是移动互联网并不是这么简单。

微信的产品定位,区别于QQ,他是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他的同等地位功能是短信和电话,和QQ与移动互联网概念上的区别是什么呢?

QQ基于QQ号,微信基于电话号。 这就是产品定位最直白的表达。

QQ说,移动端如何如何与我无关,我保证你能够在任何客户端上登录你的账号,从而和你的朋友进行交流,实现无端概念全通讯!

微信说,你的微信号基于你的手机号,为什么,手机号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东西,妹子是否愿意与你继续联系全凭她是否会给你正确的手机号,因此,我们希望微信号能够成为你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身份证,还可以包括名片,工卡,公交卡,门票….我们让你能够通过微信号认证你这个人,平时出门得带身份证吧,得带公交卡吧,得带xxxx吧,但是有了微信号,你的微信号就是你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身份证,甚至于就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虚拟的你,这又超脱了手机号。

QQ有PC客户端,并且PC客户端更加强大完善,微信虽然有web端,但是做的挺惨。
有这么一个场景,几年前微信刚出来/还没出来的时候,手机QQ统治手机天下,大学生上课没事玩QQ和好友聊天。

手机端:xxx

PC端:xxxxxxxxxxxx

PC端:xxxxxxxxxxxxxxxxx

PC端:xxxxxxxxxxxxxxx

PC端:xxxxxxxxxxxxx

手机端:xxx

PC端:xxxxxxxxxxxxxxx

PC端:xxxxxxxxxxxxxxxxx

真心是追不上啊。 特别是QQ群聊天,手机端就只能看到一片片的刷屏,刚想参与一个话题,大家已经开始下一个话题。 用户之间的地位极其不平等。

而微信,就是大家在移动设备上聊天。OK,你说这样聊天的效率低了,语音聊天就出来了,这个时候用户量就爆炸了。 更不用说微信的基于移动端的其他功能了。

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也是釜底抽薪这场鏖战的开始。

开始大家都做移动端app,传统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们开始推出移动端的产品,创业团队围绕移动端app做文章。

这期间,部分公司开始发觉:大家都做app,但是Android上没有AppStore(GooglePlay且笑且哭),下载渠道全靠百度搜和一些论坛,那么我要是利用我app的用户量做个平台,平台上放各种app与服务,权威性和安全性远远大于用户自己找渠道下载,用户无需担心app的安全性,那么我不就是AppStore?甚至如果结合自己的其他方面的产业链,那不就能够形成一个我来制定规则,第三方只能选择服从的生态圈?

这个时候诞生了一批以提供应用下载服务为主的分发平台。

这是第一次釜底抽薪。

初期多以拥有用户资源的论坛为主,例如机锋网的机锋市场,木蚂蚁,安智市场,N多市场等等,部分是一些新兴创业公司,如豌豆荚等。这个时候巨头公司尚未意识到分发平台的重要性。

直到中期,几大巨头开始发力,利用自己的已有产品,往平台里面拉用户,导流量。有杀毒软件的打安全下载放心用的名号(如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有搜索引擎的借用户万事不决问百度的行为偏好(百度手机助手),并且在pc端的各个导流渠道都尽力推广自家的分发平台。这个时候,之前的大部分分发平台都普遍被打压。一轮接一轮的洗牌过后,死了一大片,部分不死也是苟延残喘,活下来的,站得住的,无非就那么几个了。

这期间,几大巨头借着平台之力就移动互联网的几个方面也有过不少的明争暗斗。就移动互联网的支付入口而言,借着微信和支付宝,有了滴滴快的之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作为移动互联网的LBS平台,就导流到周边消费的巨大能量,也是不缺互诉等等。老大老二们争斗,死一片老幺,这期间又倒霉了一批老幺。

洗牌、争斗的结果是发现奈何不了微信。

无他,用户量实在庞大,app粘性太高,你做个打飞机,就碾压我们的精品IP做出的游戏了。

于是大家想办法推倒微信:易信?来往?一败再败。

一是I use Facebook because I use Facebook;二是微信想做的不止是一款通讯软件和分发平台,而他们想做的是微信这一款通讯软件和分发平台。

既然无法在同一个层级打败它,那么就利用类似于《三体》中的办法,从另一个等级去碾压它,或者说是,再一次使用釜底抽薪之计。

app层级下载渠道来源于平台渠道商,平台渠道商依托于手机的操作系统,那么想要再一次抽这些分发平台的薪,切入点就是手机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定制AndroidROM。

那么,就做出自己的ROM,然后把自家的应用绑定这个ROM,就是所谓的内置应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自家的应用商店,继而,既然已经开发了软件方面的ROM,软硬件联动,推出属于自己的手机也就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了。

自家的应用市场,相比较于第三方的应用市场,优势太大了:

  • 无需下载。本身就已经是内置的了。
  • 无法删除。系统层级的app。

这两个特性倒是让笔者想起一个近似于无赖的万能回答,也可谓“打机锋”:

“大师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无赖也好,无奈也罢,这就是手机厂商它的优势,毕竟,你都用人家的一整个软硬件系统了,还不让人装个app怎么的?而用户有了一个应用商店之后,在打开这个应用商店下另一个应用商店的时候,差不多也会放弃这个看起来挺2 的念头了-----当然,前提是内置的应用商店体验不是实在太差(HTC的应用商店真是太差...)。

再不济,我就让我内置的应用商店再屏蔽了第三方的应用商店!譬如你在我小米应用商店,你搜不到百度手机助手!用户面对这种情况,还能怎么办?

既然买了我们的手机,装了我们的ROM,有了我们的应用分发平台,那么就可以往上再回溯,形成我们自己的软件生态链:我新开发了个阅读app,放到我的平台上,相关搜索放到第一位,阅读相关产生的支付消费可以导流到我们的支付应用,所有的账号都可以用同一个;或者新开发了一个游戏,放到推荐榜免费帮付费榜第一位,支付消费导流,礼包分发什么的也是我们自己来...总之就是,“一条龙”服务。

因为柴在我的手里。

往上承接app的软件热潮,往下再启动未来几年穿戴式设备的暗潮,再往远再联系到智能家居,这就是手机的巨大能量:对于穿戴式设备而言,穿戴式设备收集数据,手机处理数据,显示信息;对于智能家居而言,手机可以发送用户数据(地理位置等等),而智能家居再根据数据处理行为。

再重新梳理一下,一共用了几次釜底抽薪:

做app太依靠平台,我们不能这样让人(平台方)拿捏在手里,所以我们就去做平台,这是第一次;

但是大家都做平台,但是微信做平台大势已成,无法力敌;

那么我们也做一个微信出来---但是发现做出来的“信”们没有效果,这算是扬汤止沸;

那么就做ROM,利用ROM绑定我们的应用,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软件生态链,形成全方位的软件生态系统,这是第二次;

继而,既然做了ROM,索性更底层,做手机,这是最底下那一根!

釜底抽薪,势必要抽出最下面的那一根柴!

这便是大家都在做手机的原因了。

本文系作者 明月不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网络啊

    回复 2015.06.22 · via android
  • 写的不明所以,都懒得打这几个字说你。

    回复 2015.06.11 · via pc
  • 入口

    回复 2015.06.11 · via android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