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营商开放哲学

开放,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无法回避的话题。

开放,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无法回避的话题。

开放:走向自由市场竞争改善绩效的必由之路

有关开放一词,百度百科给出它的动词解释的词条含义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现多指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意味我们对开放理解应该是要鼓励合作,尽最大可能消除那些妨碍合作的“封锁、禁令、限制”。

我们知道,电信业务系统长期以来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这不但是说其技术系统相对复杂封闭,即使其服务系统也是相对封闭的。

由于这种封闭性的存在,使得电信运营商在与产业链条的合作伙伴合作时,由于拥有技术能力门槛和不对称的信息优势,其往往能够居于主导地位,并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分配行业利润。

但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先依附于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逐渐的能够直立行走,产业分工日趋明显,并使得移动互联网开始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系统。

与原生与封闭和垄断技术体制的电信业务不同,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其刚刚崭露头角那一刻起,就是生存与开放和竞争的环境。

一般来说,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其生产力的效率要远高于一个垄断和封闭的市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过是再一次对这个普遍真理的佐证。对于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更为可怕的是在用户的眼中已经开始只有移动互联网的那些应用,而没有人会再关系网络和通道倒地是谁的。

要求电信运营商降低流量费用和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广的覆盖,成为电信运营商周边利益相关群体一致的呼声。这使得运营商意识到,或许开放是一个弥补自己体制不足的必然选项。

开放的本质:平等下的市场契约精神

但是问题就回到开始,所谓开放是指什么?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开放是合作,是要消除妨碍合作的封锁限制,或许在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来,电信业一直就是开放的,因为与设备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一直在进行,况且电信运营商也并没有感觉到有局限。

如果站在电信运营商之外,比如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角度看,电信运营商又存在诸多约束和限制,一个重要现实可能是内容提供商几乎不可能参与到电信运营商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去,更别说还能向电信运营商提出需求,满足自己的一些定制服务。

不能产生影响,也无力影响电信运营商这头巨兽,无论是他处事的方式还是做事的节奏,产业合作者几乎都会产生无力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其本质之一即为给予产业合作者参与电信业务和服务过程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给第三方开放基础电信业务,而是说,至少产业合作者能够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一种协商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能够改善彼此双方的市场绩效。

所以,平等就在开放中自然诞生,所谓平等,并不是说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合作者要做到平起平坐。市场体量不同,规模不同,战略不同,要求两个市场主体拥有平等的发言权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基本的市场原则。

平等合作的本质是指电信运营商与产业合作者之间,彼此都要遵循契约精神,在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下,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合约,这一点,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作为体量巨大的产业参与者更为重要。

由于政府管制的原因,全球的运营商都承担着来自市场监管者要求承担网络或者内容安全监管的政治压力,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来自政府部门的法律和行政的要求,使得运营商不得不在很多方面承担起本应由政府执法部门承担的责任,履行相关的监管责任。

这就给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者之间的平等合作造成一定的局限,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者尽可能的减少关键业务数据向运营商的开放,并在有选择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设计和开发独立于运营商网络的系统和业务。这是电信运营商遭遇管道化的来自政策层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目前全球互联网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下,来自监管层的对开放合作的压力还看不到能够缓解的迹象。

但是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把自己的监管系统独立出来,并在监管当局许可的范围内做到最大可能的透明,并能够由第三方共同参与、监督乃至运营这样的监管系统,或许是一个技术性的减缓执法对平等开放合作造成的压力的可行选项。

开放的内容:能力与应用当并举

有了平等的姿态,关于开放,剩下的问题则是要开放什么。

很多人一谈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就会自然想到能力开放,比如要开放运营商的通信能力,服务能力,计费能力、IT能力等不一而足。能力开放是电信运营商开放的技术体制层面的基础。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能力开放不单是只是简单的把以前的短信、彩信、位置、IDC、计费等等通信能力封装一个接口,方便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接入和使用这么简单。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一种产品理念的转变,那就是运营商的电信业务要从单一的电信通信能力产品转型为电信服务产品,即所谓服务即产品。从能力销售向服务销售,其实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运营商主要关注在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上,围绕网络的周边服务系统和内部管理流程几乎很少会与用户发生直接的关系,周边系统比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IT支撑系统以及内部控制和管理流程因为主要服务于内部系统和内部客户,其服务质量很少能够直接面对来自市场一线的评价。

但是在一个需要运营商开放能力,从能力销售向服务销售转型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销售给客户服务或者说产品,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质的变化,关键是内部的系统和流程作为和通信能力深度耦合绑定作为完整的服务产品在销售给客户时,其作为产品层面的质量要求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直接面对市场一线的质量评估,并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

从这个角度看,运营商的开放,就不只是通信能力服务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系统和内部管理流程的外部化,从服务内部客户转向服务市场,直接对市场一线负责。

其实谈及开放,业内也总有人会给运营商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尤其是逢开放必言智能管道,论及智能管道则建议运营商只做管道,无需做应用,其不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开放,并不是说完全不做应用,或者说对有价值的应用运营商就应该由自己做。

好处显而易见,只有运营商自身深涉其中,才能更好的积累行业经验,更好的了解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游戏规则。试想,如果运营商完全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门外汉,又怎么可能在没有准确的行业知识的情况下,创新出符合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者需求的智能通道服务?

所以运营商做移动互联网业务既是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也是长期利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至少行业学习的成本运营商自己承担。

纵观中国三大运营商,其实开放的策略也都很明显,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选择的做,但是主要还是做好通道和平台服务。

结束语:

开放是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开放并不是目的,开放或许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开放只是一种首选,且不唯一。关键在于开放是否能够真的能够改善市场绩效,否则,不开放也是一个选择,其实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封闭系统的例子。

本文系作者 志刚水煮通信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