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投资Uber,三个维度、双线合作的道路初探

中美互联网公司此前在资本层面合作很常见,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开办分公司案例也不少,李彦宏为什么会说百度和Uber合资有里程碑意义呢?市场的不同让两个市场如同海洋与陆地,水土不服是必然结果。

钛媒体注:百度对Uber的投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见钛媒体此前报道《百度为何投资Uber?李彦宏称美国少有的现象级互联网公司》),与之前所盛传的不大一样:投资金额和形式被淡化,百度和Uber更愿意以“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在大众视野下牵手。

在与Uber CEO特拉维斯共同出席的仪式上,李彦宏发表了演讲,表示“Uber与百度这次合作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中美互联网公司深入合作,要为大家探索一条可以效仿的路。”中美互联网公司此前在资本层面合作很常见,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开办分公司案例也不少,李彦宏为什么会说百度和Uber合资有里程碑意义呢?

 

中美互联网一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科技领域,美国公司在中国取得不俗成绩。高通、苹果、微软、思科、IOE(IBM、Oracle、EMC)本土化进展顺利。在互联网业务上,却出现了美国互联网企业本土化哀鸿遍野、中国企业很难在美国发展的情况。

中国互联网大量奔赴美国上市,美国是中国互联网的资本驱动中心,但在业务市场上却出现巨大的反差,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业务在美国的业务发展情况几乎一片空白,Google、Facebook、Amazon、Whatsapp这些美国优秀的互联网业务在中国发展也不顺利或者根本还没进来,尝试入华的Groupon、MSN、Yahoo、eBay也铩羽而归。

这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一道明显的鸿沟。

这与两个市场的属性有关系:美国传统行业高度发达,互联网更多是辅助作用;而中国却是传统行业本身便低效、资源或者人口密集型产业多,互联网有着巨大的颠覆性作用。市场的不同让两个市场如同海洋与陆地,水土不服是必然结果。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过去的本土化方式错了呢?腾讯和GROUPON合资成立子公司这类常见的合作方式问题在哪里?

 

中美互联网合作三大问题:短期利益、点到为止和着眼中国

腾讯与Groupon合资成立高朋、Line与奇虎360战略合作、MSN先后与新浪和人人战略合作……类似“战略合作”在过去倒有不少的故事,不过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或者杯具收场。

总结这些战略合作不难发现,它们均是非常“形式化”和“仪式化”地走到一起,在核心资源上并未共享,大都是点到为止,都没有做到资源和资本的双线合作,要么是资本合作成立子公司,要么是资源合作又没有资本捆绑。另外,这些合作的目标均是要拿下中国市场、而不是要一起去谋划全球市场;这些合作都要求非常快地产生效益,如果半年内或者一年内没出成果,合作可能就不会延续了。

公司与公司的结盟必然是利益驱动,且合作内容要可以量化、可以执行和可以共赢,但只有这些并不足够。就像国家与国家结盟一样,除了地缘、利益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企业之间的最长久的合作可能还得靠使命和价值理念。百度和Uber在资本和资源上的双线合作模式的基础,就是双方的使命和价值观有着相似之处,并且在利益上又有明确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百度和Uber三个维度、双线合作的道路初探

李彦宏说要探索一条可以效仿的道路,不妨来看看这究竟会是一条怎样的路。百度和Uber合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如果排名分先后的话,显然这次合作的长期目标斌不是为了中国市场,也不只是为了用车市场。

技术创新方面的共鸣之处在于,Uber与百度都是非常轻量级的技术驱动公司。Uber并没有订单中心、也很少有客服专员,导航计价、订单分发全凭云端的计算机,与国内租车公司有非常大的差别,百度则拥有Uber可以用得着的地图数据和智能算法。更重要的是,Uber和百度都在探索未来,百度在猛攻人工智能、深度学习,Uber已经采购2000台Google无人汽车、尝试物流服务等,未来在无人车、智能物流等维度都有很多结合点;  

开拓国际化市场意味着,这次合作主要目标不是为了Uber进入中国,而是要双方一起去做大双方彼此的海外市场。百度已经高调进军葡语市场、东南亚市场开启国际化进程,Uber在募得10多亿美金之后同样在力拓美国之外的市场,不只是中国,在这些市场双方有着不少结合点。

拓展中国O2O服务,而不是要“拓展中国用车市场”的说法值得玩味。不少解读认为这是百度不想缺席阿里和腾讯的打车补贴大战,可能错了。在操作上,Uber在美国已经有送快递、送披萨、送外卖这些服务,它并不是一个专车公司。百度要连接服务,除了在帮助用户找到之外,最终自然需要做服务的传输,比如物流、外卖和用车,也就是人们的吃穿住行。Uber+百度,可以做到线下实体网络的传输通过百度的数据和算法精确地运行,它们的合作绝不只是用户在地图导航再用车这么简单。 

百度与UBer合作能够绕过过去中美互联网公司合作道路上的坑还不得而知,这是第一次资本和战略的双线深度合作。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样的合作只会越来越多,中美互联网的交流合作正在加速是大环境,Facebook等海外巨头对中国市场翘首以盼,选择类似模式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 (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罗超;微信公众号:luochaotmt】

本文系作者 罗超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利益交换

    回复 2015.01.04 · via pc
  • 百度收来的没一个整合的好

    回复 2014.12.19 · via pc
  • 不太看好百度的手笔

    回复 2014.12.19 · via pc
  • 各种合作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嘀嘀和快的我用了感觉一般,一天到晚补贴券,但是我能用的很少。希望以后我作为司机能够借着百度和优步的平台自己挣点waikuai,也为没车的老乡提供方便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烧钱就是短期收买,难以长期维护。你一不补钱落差太大,用户就难以接受。所以,打车软件们未来要走的路还长着呢,相比之下技术研发实力强大的百度+优步的组合更有赢面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嘀嘀和快的到现在谁都不敢说自己赢了,因为谁好像都没有网络到最为优质的那批用户。若在网上做个调查,有多少人打车之前下意识的就会拿出手机用打车软件呢?这个离用户惯性行为还差得远呢。不然怎么说百度来得刚刚好呢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觉得用车软件和其他app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双方用户的相互促进,我一个人用了,的士司机不用也是百搭,司机用了,打车人不用也是空话,所以培育市场不如培育用户,扩宽市场不如建立稳定的用户黏性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不确定的事情总是众说纷纭,但从百度历来的投资选择来看这应该明智之举。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 大家都在不断跑马圈地的今天,百度相比阿里、腾讯动作太小了,无论是在产品还是投资方面。

    回复 2014.12.18 · via pc
更多评论
1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