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强制让你过“六一”,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支付宝几次的强制推动社交行为上,你发现他完全没有搔到痒处。集五福忽视了用户的感受,或者说估计错了用户的需求,这次强制位用户名添加“宝宝”,不但给用户的体验不好,还削弱了支付的安全感。

毫无疑问,这个儿童节,支付宝抢到头条了。今天,打开支付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名字后面被强加了“宝宝”二字。网民反应如下:

“不告知就改名,还以为账户被黑了。今天能改我的名,明天会不会改我的余额?”

“简直脑残,好好乖乖做个网络钱包不好么?之前做社交,现在改用户名,在几次谁还能放心与快递使用支付宝了?”

“不给礼物就别乱改。”

“平时那么多人要认马云当爸爸,现在人家终于称呼你为宝宝了,又有人不乐意了。”

“更恶心的是,这两个字还没法删除,6.1-6.5号部分服务器升级暂时无法修改头像、昵称。”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作为一个涉及到支付、交易的软件,在儿童节毫无预兆地擅自修改用户名字,并且用户无法自己修改回去,这个做法是绝对的错误。

这背后,是支付宝对社交的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

三个坏结果和三个原因

首先,支付宝是一个支付账号,绑定的是银行卡,用户是用来交易的,正如前面网友的反应一样,不知情的情况下名字变了,还以为自己被黑了,这种做法只会增加用户的不安全感,对支付宝没有任何好处。即使知道了是支付宝官方修改,那也会给人带来一个信息:支付宝可以在后台修改我的用户名。这个感觉是非常不好的。会增加人们对支付宝的不信任感。

另外,不经用户同意就修改用户名,对用户来说是一种冒犯。这当然算不上侵犯隐私,但用户会觉得支付宝手伸得太长。对于一个服务用户的软件来说,把握好和用户的尺寸是最重要的。用户名说改就改,还改不回来,用户的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其次,一刀切地修改用户名字,破坏了用户的自主感、参与感。虽然说网络娱乐化越来越强,在去年,宝宝心里苦,“宝宝”这、“宝宝”那的自称很风靡,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喜欢被称宝宝,尤其是一些严肃的商业用户,用户丧失了选择权,是会激起逆反心理的。而且支付宝这么做有点像国企作风。

总之,站在用户角度,这是一个极其负面的动作。对用户的安全感、体验、选择权都是一次冒犯,是一个减分项。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糟糕的决定是如何出来的呢?或者说,阿里也不傻,做出这么糟糕的决定,背后的考虑是什么?我认为,支付宝出此昏招,背后有三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是要增加支付宝的温度,强化社交属性。大家都知道,社交一直是马云的心头病。2016年春节,那次被证明失败的集五福活动,是支付宝为了拉动社交,要支付宝用户添加好友的苦口婆心之作。活动没增加多少用户,也没有能够带动多少社交,营销效果也不好。社交的确是马云的心病。这次在用户名上增加宝宝二字,为的是在原本冷冰冰的交易属性上增加温度。虽然你可能觉得这跟社交没啥关系。

第二,增加支付宝的活跃度,说实话,用支付宝这么多年,我一直就没注意自己的名字是什么。因为对于支付宝,我最关注的是安全,至于个人名字,因为可以随意修改,所以在安全考量上无足轻重,并不关注。这次强行加上宝宝二字,很多人会可以点开“我的”去看自己的名字有没有被修改,无疑会增加活跃度。

第三,那就是刷存在感。趁着六一儿童节,增加支付宝的被关注度。这一点,对于已经有海量用户的支付宝好像不怎么需要。

但很显然,这三点能带来的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支付宝活跃度增加,多被点几下,在儿童节刷刷存在感,对于支付宝有意义吗?另外,改名字增加支付宝社交属性的帮助也不大。

马云要社交,但缺产品经理

我很好奇的是,这次修改名字的活动,是支付宝什么部门发起的?如果是单纯为了强化社交属性,可能是产品部门决策的,但如果是为了刷存在感,搞一波话题营销,那应该是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合作。但是无论如何,这次强制修改用户名事件,以及在过去几个月来好几次的公共失败案例,反映的是阿里僵化的机制和并不熟悉C端用户的产品部门的笨拙。

阿里在2016年春节搞了集五福活动,其实是非常失败的。一亿多人参与,积极加好友、集五福,最后只有80万人能够集齐五福,拿到270元,中奖概率只有0.8%,而且金额不高。这那些只集到了四福的人没有任何奖励,而且其实能集到那四个福,也是需要花耗力气的。在传统的春节,发财大吉的日子,白忙活一场,不符合中国文化,也不符合用户思维。

另外就是前几天发生的公开挑衅微信事件。阿里钉钉在报纸头条按暗示微信不安全,报头刊登李女士“在某群被诈骗85万元”,这其实是非常恶劣的公关事件了。

几件事联系起来,你会看到,阿里如今的对外风格,已经变得充满戾气和自我。并且几乎完全没有用户思维。长此以往,只会让用户越来越远。

事实上,这也是阿里一直迈不过去的坎儿。

互联网界一直有句话,叫腾讯做产品、百度做技术、阿里做模式。的确,在商业模式的构建和打造上,马云是长袖善舞的。针对商户服务,是阿里的起家的根本,也是阿里的擅长。而在商业的布局上,淘宝、天猫、支付宝,以及现在的钉钉,和阿里对外的投资并购,马云可以说是走在了前面。但是一有了微信,有了微信的支付和红包,阿里便有些乱阵脚。

阿里的恐慌在于,微信的高频应用和社交属性,使得微信在支付上呈奋起直追态势。不久前,微信转账收费,更是直接催发了微信支付的活跃度。微信以社交场景切入红包,并且以红包带动支付,形成了良性循环,社交对支付形成巨大的、持续的拉动作用。这是阿里最忌惮的。

因此,支付宝瞄上了社交,近年来的很多行为,都是围绕社交而做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产品是腾讯的强项,阿里强在商业模式上。在支付宝几次的强制推动社交行为上,你发现他完全没有搔到痒处。集五福忽视了用户的感受,或者说估计错了用户的需求,这次强制位用户名添加“宝宝”,不但给用户的体验不好,还削弱了支付的安全感。

一句话,支付宝要做社交,重点发力点当然是在产品设计上、在用户体验上,但是这方面一直是阿里的弱项。而且,近几次的活动,生硬自我、先入为主,屡出昏招,让人感觉阿里产品部门对用户体验几乎完全无感。而且让人感觉支付宝已经有些托大,面对用户有了傲慢感。这是非常糟糕的趋势。

这种急切的背后,也许是阿里作为大公司进行KPI考评带来的压力,但事实上证明,这种急切带来的戾气,对阿里的产品提升是无效的。

这次强制修改用户名的背后,看似莫名其妙,其实是阿里产品部门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缺失的表现。强制用户过节,支付宝宝心里是苦的。而反映出的阿里的僵化,马云当警惕,阿里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刘恒涛

1篇资讯

粉丝

科技自媒体,前创业邦副主编,本人微信:liuhengtao001

本文系作者 刘恒涛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工具非要做社交,真要想做挖点有水平的产品经理啊,张晓龙这样的

    回复 2016.06.01 · via pc
  • 危言耸听的说辞不值得一听。如果给你账户上加个零你是不是就觉得爽快多了呢?反正六一加宝宝,我喜欢!

    回复 2016.06.02 · via iphone
  • 上市之后,阿里就不再是马云一个人说了算了

    回复 2016.06.06 · via pc
  • 程序员任性,没听产品的话

    回复 2016.06.06 · via pc
  • 阿里趁早放弃社交关系产品,因为有腾讯,无他

    回复 2016.06.01 · via android
  • 阿里巴巴的未来有点危险了。

    回复 2016.06.01 · via pc
  • 绑了这么多银行,怎能这用来聊天呢

    回复 2016.06.01 · via pc
  • 偷鸡不成蚀把米......

    回复 2016.06.01 · via pc
  • 本次添加宝宝活动使支付宝软件更加有趣及好玩,针对支付宝正在增加的新进年轻人实际上刚好上一种很好的客户体验

    回复 2016.06.03 · via iphone
  • 回家后

    回复 2016.06.02 · via iphone
更多评论
225
16
22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