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片屡屡失利,到底什么样的电影适合互联网时代?

未来电影最重要的类别只分为两种: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和没互联网基因的电影。而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会逐渐成为主流,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大片会逐渐被边缘化,一直到消失。

“互联网基因”是我在《黄金时代》票房失利后正式提出的观点,我之所以在一直推广这个概念,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家认识到电影市场已经变天了,不能再拍以前那样传统类型的电影了,否则有多少赔多少。因为电影观众已经由原来的一二线城市中青年变为21.4岁年轻人,和三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

其实互联网基因就是年轻人基因,因为电影的主流观众已经由原来的60后、70后变成了90后年轻人,他们都是“网生代”。他们自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沟通、交流和连接都在网上。所以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会迅速被他们通过互联网发酵,引发自发性传播,形成点对点的扩散,最终成为社会现象级别的电影。

简单来说,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主要看这个电影内容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元素引发用户在网上的自发性传播。例如《后会无期》中多个段子被微博微信转载讨论,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看利弊”,“你连世界都没观过,何来的世界观?”等等。

有人会说了,你这个“互联网基因” 是怎么衡量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一共分以下4种情况:

1、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导演,拍摄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如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

2、无互联网基因的导演,拍摄的无互联网基因的电影。这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大片。如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高希希导演的《露水红颜》,周显扬导演的《黄飞鸿》,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这类传统大片会在接下来的贺岁档票房失利,它们正在告别粗放抢钱时代,越来越被市场边缘化,被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替代其主流地位。

3、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导演,却拍摄的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这种很少见,还没有著名案例。徐静蕾拍的《阳光照进现实》应该算是一个。再或者说韩寒突然下一步影片拍了一个纯文艺片,就可能是这种情况。

4、无互联网基因的导演,却拍摄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星际穿越》就是这样的案例,其他的案例也很多,例如宁浩拍摄的《心花路放》,周星驰的很多喜剧片也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判断一部影片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其关键不在导演是否有粉丝,是否整天刷微博。而在于电影本身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例如《星际穿越》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导演拍摄出的一部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影片。它才上映没两天,整个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媒体上都刷屏讨论“五维空间”,“虫洞”等相关理论,就跟当年《盗梦空间》的五层梦境一样。所以在影片没有增加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单靠影片自身的口碑和病毒传播就已经让影片票房比预测的大大增加。

另外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也不在于主演的明星是否有很多粉丝。例如冯绍峰就有很多粉丝,但他主演的《黄金时代》就属于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而他主演的《后会无期》就属于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以后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大片可能都会逐渐消失。

未来电影最重要的类别只分为两种: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和没互联网基因的电影。而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会逐渐成为主流,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大片会逐渐被边缘化,一直到消失。

一般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一般由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影视公司和导演生产出来。这种传统大片的特色是电影本身没有能引发网上传播的话题和素材,所以这些电影的宣传手段也很费钱,都是那种传统的粗放式的品牌广告形式,没有直接的用户转换率。例如花很多钱包一些户外广告牌,搞盛大的明星发布会。他们一般会设计很多的宣传物料,却没有人去摆放。然后一场一场的全国主要城市搞见面会,一场花个几十万,但网络宣传却几万块都舍不得花。所以这种宣传效果十分有限,每次只能影响到场的几百人。这么兴师动众还比不上韩寒发一条微博,然后有几十万的人转发,一下子全网上亿人就渗透了。传统宣传方式更多就是做形式,而不是做效果。这种模式的必然会造成负责人愿意去多花钱,多做面子工程,好多吃回扣。

《黄金时代》和《太平轮》票房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互联网基因。

国庆档《黄金时代》票房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互联网基因。尽管它有三大互联网巨头保驾护航,可以说在网上的宣传都覆盖到了,但就是因为没有互联网基因,怎么折腾都没人买票,所以用户转化率太低。

首先,许鞍华导演没有互联网基因,她老人家不怎么上网,又在香港,更不会注重微博互动。电影更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在电影里,民国这么多大师扎堆出现,却没有一句名人名言能在网上传播开来。要知道一个小小的《后会无期》就有那么多的段子传开,每个传播开的段子都是能价值5000万的票房的啊!

其实《黄金时代》的票房失利已经给大家敲了一记警钟,这次号称投资4亿的《太平轮》的票房失利,更是宣告传统大片时代已经翻篇了。这个贺岁档将成为电影“互联网基因”的试金石。你看吧,春节档还会有一个或多个无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大片成为炮灰!对不起,市场已经不需要这一类的大片了。

之后,电影的“互联网基因”将被主流电影公司认识到其重要性!而那些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主流公司,很不幸,它们将从主流公司沦落到非主流公司。电影市场现在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影视大佬们真的该去听一听这些平均年龄21.4岁的电影观众都喜欢什么?

本文系作者 视频战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扯毛蛋!!!!!其实就是多拍些年轻人真正喜闻乐见的电影就行了。。。。。

    回复 2014.12.07 · via pc
  • 作者这是在意淫吧?据文章的观点,所谓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不过是指电影内容要契合年轻人即21.4岁左右的观众品味(我不知道他们的品味有多高),同时借此在互联网营销上做功夫,以引起大规模的传播效应……此论点可以尊重,关键你既无数据,选取的电影案例又那么的糟糕,《黄金时代》的失力,我想许鞍华在用间离镜头时就考虑到了吧,《星际穿越》和互联网基因有什么关系?你觉得21.4岁的观众能看到这部电影吗?人家诺兰电影讲好又叫座是因为影片质量和内含的艺术追求,可不是去适应什么互联网时代,可笑的是这是一部用胶片拍摄的电影,作者你能长点心吗?还有那个什么第三点,《阳光照进现实》出来的时候,互联网在当时的发展和现在能比吗?还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才有市场,从理论到论证,都是在扯淡,该吃药了,作者!

    回复 2014.12.05 · via pc
  • 营销很重要

    回复 2014.12.05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