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最糟的并不是李世石完败AlphaGo......

凯文凯利说,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制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最美妙的结局。

有人问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深蓝DeepBlue”的设计者——IBM的高级软件设计师:“计算机是否也能下围棋?”

“不行,围棋不行。”

让我们先把镜头切回公元前三世纪的亚历山大港:

在这里,托勒密二世执掌下的亚历山大城已然成为艺术和科学的中心。某个晌午,闭门很多天的克特西比乌斯理发馆终于恢复营业了。

几天后,一个传闻开始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克特西比乌斯理发馆里的水钟受到了时间之神的祝福!因为他的水钟不但时间精准,还不需要人工换水!再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只是克特西比乌斯新发明的小玩意,而克特西比乌斯也非常乐意的把“受时间之神祝福的水钟”带给千家万户。

实际上,这位与阿基米德相媲美的鬼才发明出的“克特西比乌斯水钟”堪称古希腊第一个人工自我。在这个发明诞生前,普通水钟的精准程度和存水器水流剩余多少息息相关,当水流越来越小,钟表运行速度也会越来越慢,这时就需要人为的进行蓄水。

克特西比乌斯则创造性的通过一种调节阀,有节奏有规律的限制水量,在水流即将减少时,装置启动自行蓄水,反之亦然。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人为干涉。

但是就在大多数人满心欢喜享受着新发明带来的便利时,却有一个人对克特西比乌斯恨之入骨。他就是负责为法老水钟换水的仆人。因为克特西比乌斯,这位仆人失去了一个美差,也不能逢人便说自己每天接受“法老的祝福”了。不过还好,这位仆人还是得到了另一份差事,虽然是不那么清闲的体力活,但终归是有钱赚的。

看来,早在公元前,人工智能就在和人类发生着竞争。只不过,那个时候人工智能还在孵化期,影响力小到只能和“法老的仆人”抢饭碗。

再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当下:

“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前,不管是围棋界、科技界还是一些学术专家,几乎都在力挺李世石。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围棋是一种变数极多的竞技,而且这种竞技活动里蕴藏着包括文化、智慧、历史底蕴、运气等不确定性,不理解这些的计算机很难取胜。

而人机大战真的开始后,再看看赛前赛后的场外呼声:当阿尔法狗1比0时,主流舆论还是倾向于“李世石在试探”、2比0时,“李世石完成了试探”、3比0时,“李世石之败代表不了全人类”。很多看完人机大战的围棋大神纷纷站出来表态,认为“如果这盘棋是我下,结果会大相庭径”。

突然记起法国作家比埃尔·拉蒂尔在其著作《用机器进行思考》中的一个小插曲:1948年以前,钢铁行业数代技术人员想生产出厚度统一的薄板却屡屡失败。因为影响轧钢机炸出的钢板厚度的因素太多:轧辊的速度、钢板的温度、以及对钢板的牵引力。

而最复杂的一点则是,这些因素本身又互相干扰:减慢速度会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会增加拉力;增加拉力又会降低速度。这意味着,我们试图通过改变一个变量来影响结果时,其他影响因素也会因为你的这个举动而发生改变,用机器生产出“厚度统一的钢板”一度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技术手段实现厚度统一的钢板也好,让机器在围棋领域打败人类也罢,看起来似乎都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人类的“玩具”不可能超越人类本身,因为人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人类受到上天的眷顾、因为人类有感性与理性双重作用、因为人类会主动犯错具有不确定性、因为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因为......

回到钢板那件事上,后来工程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回路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控制住那个直接影响钢板厚度的因素,那些不断捣乱的间接影响因素也就迎刃而解。就好比在大数据这个概念出现前,商业活动往往依托于因果逻辑。而大数据的出现,只需要用海量已经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于是乎,我们也真的看到了,机器根本不需要了解棋盘之外的文化或是历史,他只需要懂得胜负规则,然后通过庞大的数据库和机器最擅长的运算能力提取最优解就好。

接下来,让我们回味一下人机对战前的这件事儿:

在去年10月, Alpha在与中国棋手樊麾二段对决中,双方共下了五局,樊麾0比5惨败。李世石赛前表示,自己看了当时这场对决,觉得现在电脑的水平自己完全可以战胜,只是五比零,还是四比一的问题。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通过经验去判断一个假想敌与自己的差距,这种方法本无可厚非,只是太多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经验。这也直接导致,在人机大战的结果已经超预期的情况下,还有一大票人在追逐根本无关紧要的人类荣誉感。一直以来,我们“经验到的”就是,人类不可战胜。我们身而为人,不可避免的为自己感到骄傲。

而人类的失败,其实一直都在悄然进行着...

人机大战结果出来以后,衍生出最高能的话题大概就是“机器毁灭人类”了。关于机器毁灭世界论层出不穷,但是追本溯源,我们要提防的是那些妄图控制机器居心叵测的阴谋家,还是人工智能正在觉醒的自我?

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世界上都不缺乏离经叛道的狂热主义者。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机器仅仅是这部分人的工具。事实上,早在冷兵器时代,无意义的杀戮和破坏就未曾停止过。

在历史的进程里,从来不曾缺少过“失控”。TA可能是一场天灾、一个极端主义者、一次擦枪走火的意外。人工智能或许会成为其中之一,但是导致失控的本质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更多我们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性,比如人心。

我想,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并不是科技力量本身,而是应该提防过度放纵自己所导致的“自我边缘化”。

因为有了机器,我们不再需要直接用身体去承担高强度的体力工作。于是我们的身体开始显出颓势:根据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发布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各年龄组人群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增长幅度大于身高,且我国成年人的力量呈持续下滑趋势。

因为有了百度一下,我们不再需要花大把的时间查资料死磕书本;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不再过多依靠自己的记忆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完成写作和各种学术行为。在古代,“人工自我”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如今,我们和机器的关系似乎正在变得本末倒置起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信奉末位淘汰制。随着人工智能愈发精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不思进取。当然,在“阿尔法狗”大胜人类棋手这件事以后,围棋自身的地位应该不会有任何动摇,正如大家所说,围棋所包含的文化和底蕴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但是与此同时,在其他领域里,无孔不入的人工智会不会引发末位淘汰制呢?谁又会像法老的仆人一样,成为下一个被淘汰者?这位被淘汰者又是否能像那位幸运的仆人一样,再找到一份工作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人不幸失业了,那么责任也完全不在“人工智能”,而在于他的不思进取。

凯文凯利说,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制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最美妙的结局。

但是在这个最美妙的结局里,会不会少了我们的身影?

本文系作者 顾泽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只想吐槽标题语死早

    回复 2016.03.13 · via pc
  • 一个高情商、高智商,还很勤奋,还能够完全控制自我的人,是可怕的。。。机器人如果能够完成这种蜕变那是更可怕的。。

    回复 2016.03.13 · via pc
  • 所以本次最佳的反思角度是:不怕AI智力(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超越人类,而是人类甘于这样的超越,乐享其成,脑力活动也越来越不勤,就如我们的身体享受机器的各种代劳一样。偷懒是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有更省事的方法为什么不用?但很明显此定义要有个疆界,这也将成为未来人与机器的分水岭。

    回复 2016.03.14 · via android
  • 人类失去梦想,世界将会怎样

    回复 2016.03.13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31
5
13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