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WLAN收费是必然的趋势还是错误的方向?

WLAN收费是必然的趋势还是错误的方向?我认为,这个问题很视乎运营商对于WLAN的定位,是作为分流,还是作为增值服务。

【文 / 苏敏坚】『尊敬的全球通客户,温馨提示:WLAN国内免费优惠将于2012年12月31日到期,敬请留意! 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WLAN广东省内1元100分钟(0.01元/分钟),每月再送1小时免费体验!3万个CMCC热点,最高速率达11M;WLAN,高效便捷之选!』

就是这么一则信息,宣告了WLAN免费时代的结束(至少是广东移动客户WLAN免费时代的结束),WLAN作为3G时代的“同生品”,一直以来都是以免费,至少是优惠赠送的姿态出现在客户面前,进入2013年,这顿免费大餐宣告停止供应,关于“WLAN收费”的问题,一时间行业内外众说纷纭,意见归结起来大体分为三派,支持派,反对派和观望派,我稍作整理如下:

² 支持派言论:

u 规模效应已达到,是时候回收成本了。

u 收钱是必须的。关键是几家运营商要齐心,再不齐心,整个通讯业都废了。

u wifi频段和TD-LTE的室内覆盖相近。前期的免费wifi为LTE的进驻铺路了,现在要搞LTE建设,当然要收费了。

u 先免费后收费,这是移动固有的模式。智能管道能精细化到对客户进行限速,VIP优先级高,占用资源多,免费用户网速慢,占用资源少。这才是健康的产业链。

² 反对派言论:

u 收费了就不用了呗. 速度又慢, 热点又少。

u WLAN至多作为套餐的附属品,增加竞争力,WLAN本身单单谈赚钱目前世界上还没实现。

u 现在还不是WLAN收费的时候,WLAN在慢慢被客户了解、接受的初期搞收费,结果你懂的。

² 观望派言论

u 1分钱1分钟,这样的资费即使是收费也不会带来多大的消费压力,但心理上会有所变化。一般的客户不太在意免费服务的质量,毕竟是不要钱的。但如果开始收费了,客户就会开始关注WLAN的速度、信号、会不会断线等细节问题,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个挑战。

众说纷纭之下,那到底,WLAN收费是必然的趋势还是错误的方向?我认为,这个问题很视乎运营商对于WLAN的定位,是作为分流,还是作为增值服务。

若是将WLAN作为分流或疏通日趋拥挤的网络的手段的话,收费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是你运营商本身的2G、3G的网络体系无法兑现你当初的网络的服务承诺,无法满足用户的网络需求,需要通过WLAN进行补偿,进行分流,以使得你2G的网络不至于严重堵塞甚至崩溃,以使得客户不至于不满而离网,因此WLAN的建设运营费用应该归入基于你原来的网络服务承诺的成本计算,而不应该单独列支,并期望能从WLAN上收取独立的效益。另外,若定位为分流,运营商为之投入的资源必定是局限的,至少跟2G、3G、4G不是同一个等级的,资源的局限必定导致网络的质量的局限,对一个质量受到局限的产品进行收费,这是不合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对WLAN收费是个错误的方向。

若是将WLAN作为独立的网络服务,增值服务的话,收费则是合理的。很简单,基于原始的商业逻辑,既然付出了巨额的建维成本,必然是需要收回投资的,而面向用户收费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从中国移动最近关于WLAN的表态来看,随着四网协同的推进进入了新的阶段,WLAN承担的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分流,还承担有降低MBB数据业务成本、提升网络带宽的责任,WLAN似乎有望真正成为中国移动四网协同战略关键环节,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量承载解决方案”。

另外,除了降低数据业务成本外,WLAN分流的作用虽然不是很显著,但还是有大量的数据流量被分流到WLAN上,之前设置免费的初衷主要是考虑到协助3G网络解决庞大的数据流量,运营商原本的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先从2G分流到3G,等3G饱和了再分流到WLAN,这样的话在2G、3G上已经获得足够大的收益,WLAN免费无伤大雅,权当是利诱客户的一颗糖果。但现实是TD网络的利用率一直偏低,更谈不上需要WLAN协助分流,如今眼看着庞大的流量通过免费的WLAN流走了,运营商啥都没捞着,这显然不符合流量经营的战略规划,如何将这大量的数据流量变现,就不是随便派一颗糖果这么简单了。在这样的定位下,就有了对WLAN收费的市场决策。我个人猜测,也许运营商未必是真的期望能从WLAN上收取到多少费用,运营商此举一方面是继续保持WLAN的分流作用,另一方面是想将流量重新“迫使”回到价值更高的但目前尚空置的3G和马上到来的4G上,目前是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试探市场反应,这一点从运营商设置的WLAN低资费上就能看出一二,通过低资费让分流和回流取得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WLAN收费将成为明确的趋势。

运营商一方面期待WLAN可以承载大部分数据业务的流量以分流目前超负荷的2G网络,另一方面期望分流到WLAN的这部分流量能够实现产生价值,还有,运营商还期望WLAN不要抢了3G还有马上到来的4G的“生意”。三重期望之下,WLAN实在显得有点尴尬,它不能很差,也不能很好,不能免费,也不能太贵。

上面的情形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但我确定下面这个问题我肯定没有想多。目前最需要担心的问题是,如何定位WLAN只是运营商的事,跟用户没有半点关系,用户需要做的是评估自己能从WLAN上获取怎样的服务,然后做出是否付费的决策。运营商觉得自己的WLAN可以卖个好价钱,但它是否值这个价,还是用户说了算。因此,事情不光光是定位的转变这么简单,更关键的是背后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流程机制,资源投入,业务设计,产品规划,终端规划等等一连串的事情也需要跟着转变,这些转变的目的就是要支撑WLAN真正成为有增值价值的网络,能优秀地承载数据业务的网络,成为能让客户愿意为之付费的网络服务。

回看过去行业内外对WLAN诟病最多的主要表现在“热装冷用”的问题,乍眼看上去客户量很不错,数字很繁荣,但实际上真实使用的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户体验差:热点少;认证复杂,登录成功率低;商圈等热点区域覆盖复杂造成干扰严重,WLAN无法自动唤醒;移动性差,速度不稳定,经常断线;WLAN无法智能分流,热点区域宏网负荷大,等等。

第二.运维部署不科学:选址不准导致热点闲置或热点空白;海量AP管理复杂:WLAN部署没能有效匹配数据业务热点。

第三.网络质量差:根据专业网络人士的说法,WLAN只能算是非电信级产品,原因是由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覆盖率、普及率,而对资源投入的有限性缺乏考虑,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WLAN的设备性能差、故障率高。WLAN与2G、3G相比,在设备可靠性、可管理性上有一定差距。

以上是我从行业论坛,行业材料以及圈子交流中获取的关于WLAN的部分信息,可能只是管中窥豹,并不客观全面,但也足以反映WLAN在使用上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以上现状问题有些是有WLAN本身的技术劣势造成的,如WLAN工作在2.4GHz和5.8Ghz,频点资源少,频段开放,极易受到系统内部以及其他系统和设备的干扰,干扰不可控;WLAN的低功率和高频率限制了其覆盖能力;WLAN系统采用载波监听/冲突避免机制,用户间采用抢占方式占用资源,随着接入用户数的增多,数据并发、退避几率增加,网络性能、用户接入速率将显著下降,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技术劣势,与运营商的经营管理关系不大。而有些确实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到位造成的,如运维工作缺乏充分合理的评估,选点不科学造成热点重叠或空白,还有过分追求覆盖率和普及率而忽视了网络设备质量,造成故障频发。这些问题都需要WLAN网络规划,建设,维护等相关部门认真审视,这些问题无论出于哪个定位的考虑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via 移动LABS

本文系作者 通信联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