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投资本蔡伟:BAT已垄断新闻分发市场,都市报两年之内将全线倒闭?

蔡伟认为,BAT集团实际上已经垄断了新闻分发市场。报业的价值链已崩溃。按照目前的速度,24个月之内,都市报将全线倒闭。国有传媒集团需发挥自身优势,与之博弈。

【钛媒体综合】“纯新闻业早已不再是大生意,BAT集团实际上已经垄断了新闻分发市场……按照目前的速度,24个月之内,都市报将全线倒闭。”

11月21日,第八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在贵州铜仁召开。徽投资本董事长蔡伟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国有传媒集团如何与BAT赋能集团博弈》的主题演讲,演讲一开始蔡伟就给新闻行业从业者们浇了一盆凉水,随后他提出核心结论——报业的价值链已崩溃。

技术和资本的集中让BAT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赋能集团,那么国有传媒集团如何与之博弈?蔡伟提出了记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入资本跑道。没上市的要尽快上市,能整体上市的不要分拆,不管是借壳还是IPO,都可以,上不了主板,新三板也行,反正一定要上市。

二是抓紧时间窗口,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定向增发,购买资产。购买什么样的标的资产,首选是平台型公司,如新浪微博。二是拥有充沛现金流的公司,有利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标的,如边锋浩方,巨人网络等。有领导问没钱怎么办?这个想法太土!只要你想干,财务就是技术问题。

三是要抓紧权力变现。国有传媒集团的核心优势不是新闻,不是内容,而是隐性权力,这个权力是执政党让渡给我们的红利,一定要用。

国有传媒集团的资本运作方面,蔡伟也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适度举债;二是加杠杆。三是降低非经营性的资产占比。四是出售股权。五是建立产业园和产业基金。六是要坚决推进战略性并购。七是财务性的并购。八是PE、VC、LP、GP。

BAT实际上垄断了新闻分发市场

纯新闻业早已不再是大生意,这句话,我在很多传媒集团作报告都讲过,大家听了都不爽,可这是事实。请看这张表,这是我们与一家机构在上海做的采样调查,在新闻分发市场上,微信已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传统报业和广电的分发只有3%。

如按照资本控制来计算,BAT集团实际上已经垄断了新闻分发市场。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不仅不看报纸,也远离电视。再看财务问题,这张表,是2014年BAT与国有传媒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对比,我选了浙报传媒、新华传媒、和华媒控股三家上市公司,几家之和连BAT的零头都不到了。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关键指标,Mkt Cap,总市值,这是采样日的数据图,就更一目了然了。在商业价值创造上,我们国有传媒集团已经远远的落后于BAT。

现在,谁是我们国有传媒集团的对手?是BAT。他们击垮了我们曾经悠然自得的生意模式,抢走了我们的用户注意力、抢走了用户通路、抢走了我们的钞票。所以我们的记者失业了,要找的应该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而不是社长台长常委部长。是不是?刘部长?

24个月之内,都市报将全线倒闭

报业的价值链已崩溃,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结论。我给不少集团做顾问,其实从财务上来说,大多数报纸早就撑不住了。按照目前的速度,24个月之内,都市报将全线倒闭,东南沿海可能连24个月都用不了。我刚刚协助处理一起报纸清盘,股东财力雄厚,上周,最后一个股东完成签字,准备年底关门,全国首屈一指的周报,迅速就OVER。

那么我们来看,报业现在采取的主要策略,PC、APP、两微,主要是力图寻找连接用户的手段,这种方法行吗?不行,即使能赚钱,也是小钱,无法养活集团那么多人。新闻晨报有个女孩子,做了个微信公众号,叫石榴婆报告,现在一年收入要接近千万了,1000万养活她一个人,相当开心了,养活一个报社那是不可能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尹明华教授、人民大学的匡文波教授前面都讲过这个问题,他们比较委婉,我们的结论,真不行。

我们预测,在财务困境和战略困境下,大多数报业集团将会全线收缩,大量子报子刊将关闭,党报可能回归财政供养体系。

广电方面,主要是IPTV、DVB、IP、APP这四个方向,其突围路径与报业相同,面临的是同样问题。

坦率的说,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国有传媒集团领导人没有认清危机的来源,没有认清当前复杂的形势,还在迷迷糊糊,在战略方向设定上也有严重偏差:一是谋求自成体系,小国寡民,没有看到BAT携裹执政力量带来的巨大商业杀伤力;二是对抗BAT等巨头,幻想依靠政策托底;三是围绕BAT找零食(如微博微信),主动布局不够。

官方已将互联网作为执政拱卫力量

这20年,执政党从警惕、怀疑、惊慌、迷茫到利用,到现在,习总接班后,技术官僚已重新调整认识,现在已确定把互联网尤其是BAT作为执政拱卫力量。

这个暗线,只有很少的国有传媒集团领导人意识到了,能看到并善加利用的更少了。黎瑞刚属于此类,所以黎把马云拉来入股第一财经,黎自己完成韩正交给的任务,又拍屁股,辞职走了,他去做微鲸电视,把马云、马化腾都拉过去。

当然,对于BAT来说,纯新闻业不是大生意,他们会寻找很少的标的来合作,比如此次阿里巴巴入股第一财经,入股川报集团的封面新闻项目,其主要价值诉求还是扮演执政协防角色,帮执政者处理媒体资产麻烦,以此换取官方隐性红利让渡。希望各位领导不要误判,以为新闻业的大好时光可借助BAT再回来。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是媒体监管部门的博弈力量的再平衡;二是监管手段的变化;三是控、管、用适度分离的监管趋势。具体需要大家自己体会。比如,网信办已经成为超级权力机构。这次习大大去美帝做客,参访团都有谁啊?鲁炜部长,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一干互联网大佬,我们国有传媒集团领导人一个都没带,也没带我去。

技术和资本,让BAT成为最主要的赋能集团

据我们根据官方资料统计,2012年到现在,中国大陆7成TMT并购事件背后都有BAT在支撑,他们为什么这么牛?因为BAT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赋能集团。这个马云不久前也在美国使用了这个理论,赋能。

那么BAT靠什么赋能呢?是技术的突破。这20年,由于芯片的摩尔定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一是计算普及化了,计算普及催生了商业变革。

二是IP协议主导TMT行业的变革,造成商业利益格局重构,包括我们报业的式微、广电的困局,都是IP协议造成的。

三是TMT行业的融合速度在加快,对于媒体的定义,越来越模糊,BAT都有媒体属性,但他们赚钱主要不是靠所谓偷我们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持续的技术和商业创新。

第四能够IP化的传统生意,未来都会被互联网颠覆掉,很不幸,我们报业、广电,还有印刷、公关和传统广告代理,都属于这个领域。

从赋能角度来看,创新企业的赋能价值,是判断其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爆发性的先决条件。BAT等互联网集团增强了整个社会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反应了商业竞争力,比如:纸媒落后于门户,门户落后于微博等社交媒体,微博又落后于微信,是因为微信的赋能价值更大。

我在上海,住在莘庄,也就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尹明华院长原来的解放报业办公室附近,买咖啡、水果,超市购物,甚至去医院,都是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已很少用现金,昨晚肚子饿,我去锦江宾馆对面去吃酸汤鱼,结账发现没有现金,就很尴尬,幸亏老板娘掏出手机,互加微信,转账,走人,不然我还得过河对岸的贵州银行来取钱。

BAT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赋能集团后,对整个社会的运作影响非常广泛,这远远超出我们国有传媒集团的能力,用户向主要赋能公司集中,是因为用户对赋能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阿里旗下的阿里云已成为计算赋能的基础设施供应商、淘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小企业广告投放地。在线投放,尤其是PC端,被百度牢牢控制。社交方面,是腾讯垄断,另外,社交赋能也是全球性趋势,这也是支持Facebook和微信等高估值的核心秘密。

对于官方来说,BAT不仅是执政协防者,也是国家网络信息和经济安全的压舱石、创新基础设施外包商。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都是事实上的党员,只是不交党费而已。

马云不是一夜长大的,如果没有资本和技术,马云可能还在办英语补习班,资本和技术是支撑赋能型企业崛起的基础。只有资本和技术集中的公司才能有机会推进大规模的赋能创新,才能获得用户支持,这也是我们国有传媒集团斗不过BAT的核心原因,即使是目前放开体制,我们也机会渺茫了,这个大势一定要看清楚。

国有传媒集团如何与BAT赋能集团博弈?

那么我们国有传媒集团面对如此可恶的BAT赋能集团,就只能举手投降了吗?当然不是,即使我们投降,执政党未必会批准。

我们国有传媒集团必须立足于和BAT长期博弈,贴身博弈,在战略设定上,我给出一个路线图,供各位集团领导参考:

一是要进入资本跑道。没上市的要尽快上市,能整体上市的不要分拆,不管是借壳还是IPO,都可以,上不了主板,新三板也行,反正一定要上市。当然,这有政策难题,可是浙报杭报不也做到了嘛!事在人为。几年前纸媒有线网络估值很高时,我们没上去,现在一定不能再迟疑。

二是抓紧时间窗口,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定向增发,购买资产。购买什么样的标的资产,首选是平台型公司,如新浪微博,它其实是非常好的标的,120亿就能拿下,此前我给三家大型传媒集团提供过方案,他们领导最终还是风险太大,现在阿里已经不让了,要全资拿下。二是拥有充沛现金流的公司,有利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标的,如边锋浩方,巨人网络等,边锋浩方已经被高海浩社长拿走了,巨人私有化回A股,还有机会。三是拥有领先性技术的公司,如科大讯飞等,这需要发起战略性并购。有领导问没钱怎么办?这个想法太土!只要你想干,财务就是技术问题。

三是要抓紧权力变现。我多次说过,我们国有传媒集团的核心优势不是新闻,不是内容,而是隐性权力,这个权力是执政党让渡给我们的红利,一定要用。体量靠前的几家,最终都会成为投资控股集团,要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者,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难以实现以资本驱动增长。

我们利用隐性权力,拿到的项目,再与BAT合作,互惠互利,把权力转换成股权权益,或者直接投资,或者最后放到上市公司盘子里,利用资本杠杆放大价值。

比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覃晓光社长前面发言,谈到的买地盖楼上市,我非常赞赏。我们很多集团花了那么大精力去做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不去投资徐达内新榜这种公司呢?在与BAT的流量交易和权力转换上,我们国有传媒集团肯定比徐达内有优势。

在基金方面,我举几个具体案例,东方网,徐世平最近牵头设立的马赛资本,10个亿的盘子,首期参与了沪江网10亿元的定增,如果上交所明年战略新兴板能上,他这笔投资至少赚6倍,还能在业务协同上获得战略价值。浙报传媒出资1亿参与孚睿基金,广州日报的粤传媒设立了德粤基金,5个亿的盘子,湖北日报楚商互联网+产业基金,盘子10个亿,中南传媒的泊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盘子5个亿。上报集团的八二五新媒体产业基金,盘子是12个亿,是与元禾资本合作的,华映资本在管理。这些基金大部分都委托专业团队管理,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对国有传媒集团资本运作的具体建议

对于国有传媒集团资本运作方面,蔡伟9月17日在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交流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适度举债。我们国有传媒集团,借钱进来所付出的成本是低的,在成本低的情况下,如果再把钱用出去,就意味着我们能够赚到钱。当然,除了授信以外,我们还可以适度的发债,这都属于国企的红利,南方报业集团、解放报业集团在这一点上早就做过了,最近几家国有传媒集团也在考虑发债。

二是加杠杆。加杠杆的方法有很多种,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可用的金融工具很多,今天就不展开了。

三是降低非经营性的资产占比。比如说食堂等后勤资产,保障性资产,完全可以出售出去。

四是出售股权。现在我们正在跟民营企业老板和投资机构谈,把集团的印务中心独立,公司化,把70%的股权转让出去,变成混合所有制,大概可以换回3.1亿,足够集团支撑一年用。同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跟集团签订一个业务协议,每年还给他活干。这样就盘活了这块资产。

五是建立产业园和产业基金。建立产业园涉及到土地的权属问题和税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向省里打报告寻求支持,直接免掉相关费用,二是按照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做法,通过转增资本的方式使其合法化。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拿去进行战略性的融资了,比如说可以把产业园委托给一家专业的创投公司进行管理。如果采用这种模式,还可以规避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传媒集团负责投资工作的老总,都存在严重的知识结构缺陷,在投资中往往缺少专业性的判断,以现在团队的结构根本无法承担工作。

六是要坚决推进战略性并购。要选准投资方向,推进战略性的并购并实现业务协同。举个例子,比如楚天粤海酒店,我们只有一家,规模太小了,如果我们想趁酒店业不景气的时候,进场赌行业周期,进入酒店这种产业,我们一定要进行重大的战略性的并购,从而实现向外扩张和布点。

七是财务性的并购。在国内,国有传媒集团做这一方面的人不是很多,刚才郭教授举湖南广电的例子,这个是由特殊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早期形成了财务投资的框架,很多的投资非常的成功,这一点我也建议省里有关主管部门有空可以去湖南广电考察。

八是PE、VC、LP、GP。我们国有传媒集团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进入,我们集团将来的身份肯定是LP不是GP,因为我们没有管理这么大盘子的产业基金的能力。同时我也建议湖北省主管部门不要自己管理,更不要自己成立一个翻牌公司管理。湖北人做事比较务实,要做一定要聘请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来出任普通合伙者,来管理。

风险投资的初创领域,我认为在湖北,难度也非常大,机会也非常的渺茫,我们国有传媒集团作为投资者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这个领域,我是高度的不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说得太夸张了点,受冲击是肯定的,但正如文章所说的,隐性权力,这很重要。国有传媒个人认为是有政治基因的,网络渠道的监管体系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光是基于这点,国有传媒就不可能那么快倒下。

    回复 2015.11.23 · via android
  • 时间确实不多了

    回复 2015.11.24 · via pc
  • 都市报会死掉一大批,但不会全部死掉的……

    回复 2015.11.23 · via pc
  • 看看钛媒体前段时间刚入住了几个砖家叫兽,别说你们看不出来,发的文章都是要国家管控这个管控那个的。

    回复 2015.11.23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4:24

央行: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14:24

央行: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14:18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用好储备政策

14:16

姚振华及钜盛华等被强执12.2亿

14:12

今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次持平,均价报11.1万元/吨

14:06

马斯克称一些被裁员工的遣散费过低,将予以纠正

14:04

消费电子板块震荡走强,福日电子2连板

14:04

佳兆业集团等被执行9.1亿,佳兆业集团累计被执行超255亿

14:03

国家外汇局:1-3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17805亿元,累计对外付款117584亿元

14:01

肇庆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职能划转肇庆市财政局

13:58

阿斯麦CEO表态:没有理由不为已经出售给中国客户的设备提供服务

13:54

集运欧线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扩大至6%

13:51

金科股份等被强制执行15亿,累计被执行超61亿

13:50

中邮证券:上市猪企3月生猪销售量、价、体重均增长,上行周期酝酿中

13:44

我国首款自研九谱段高清相机传回首张卫星图

13:32

台积电:第一季度净利润2255亿元台币,同比增长9%

13:30

食品股震荡走高,三只松鼠涨超10%

13:29

上海:全力支持浦东“全球专业服务商引领计划”、静安“全球服务商计划”

13:27

泰国制冰厂爆炸事件受伤人数升至160人

13:27

CPO概念震荡走强,致尚科技涨超15%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