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能在家里做的时候,O2O就成功了吗?

懒人经济确实满足了一部分的需要,对这一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刚性需求,毕竟宅这个概念要比O2O久远许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宅,也不是所有宅的人都想把一切事情摆在家里做。

O2O的概念是近年来市场中被提到最多,讨论最多,也是实用最多的概念,从2013年的高速发展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可以说O2O的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快速的爆发到如今的市场饱和,已经是一片红海的O2O市场,更是被外界预言资本寒冬即将到来,到底O2O的泡沫会不会被寒冬刺破,我想问题不应该是在当下,而是在本心。

众所周知的O2O,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即是online-to-offline的无缝对接,即使是没有专科基础的学生,也能很简单的理解为把线上的东西连接到线下,或者把线下的东西连接回线上的一种商业模式。O2O本该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双向互利商业模式,可这种概念衍生出的种种,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O2O模式是一种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上亿甚至千亿市场的商业模式,以至于短短几年时间内上百家各式各样的O2O创业公司横空出世,硬是切开了这样上百个风口,吸引创业者与投资人,似乎O2O这片蓝海,永远不会被染红一般。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除了那些早在几年前布局O2O的大公司与背后资本雄厚的初创公司,剩下的要么资金链断裂无法吸引融资,要么市场资源被抢占,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众多O2O公司厮杀下来早已把这片蓝海染红,资本寒冬的笼罩下似乎大公司的日子也并不那么好过,O2O的好日子难道真的会这样到头?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开始而远不是结束。

当一切都能在家里做,O2O就成功了吗?

我们熟悉的中国O2O的公司,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的加以复制,似乎顾客不愿意出门吃饭是一个痛点,不愿意去超市是一个痛点,不愿意买菜是一个痛点,甚至不愿出门美甲,理发,美容都变成了顾客的痛点,被众多初创公司拿来做切入口,把一切服务与产品搬回了家里。可是难道我们身上真的那么痛吗?

懒人经济确实满足了一部分的需要,对这一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刚性需求,毕竟宅这个概念要比O2O久远许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宅,也不是所有宅的人都想把一切事情摆在家里做。

有些服务听起来新奇,第一次使用过后会不会产生粘性,这是难以预估的,毕竟刺激第一次使用的有首单减免,那第二次第三次呢,难道只有上门这一个吸引点了吗?我想大多数O2O创业公司太重视了一点也太忽略了一点,他们把懒人经济看的太有利可图,诚然每个人都是懒的,但是人懒不会懒一辈子,几天懒一次是绝对正常的,每天都懒的人我想也有,所以如果把每天都懒的人作为目标用户,那么这么多O2O公司实际上只是在抢一碗饭吃,如此的话搬去懒人国创业可以,在中国恐怕不行。

再有一点无法改变的,无论怎么说企业的目标客户都是人,既然是人,那么人的本性依然存在,再懒的人,他也是社交动物,是需要每天的场景切换,通过场景切换来体验服务感受服务的,人需要通过互相的相处与社交,来获取赞美获取建议,哪怕只是出门转一圈,也会满足一个人的社交需求,我想大多数人买一件好看的衣服,不是想穿给自己看的,是想穿给别人看的。

如此说来各式各样的O2O满足了人们偷懒的需求的同时,也在试图抹杀人类最基本的习性。这样的O2O公司如果想要成功,我想两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千年甚至更多时间,来一点点的改变人的习性。

我想,O2O的本心是要更好的提供服务,无论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都需要另一方来进行促进,满足懒人的需求本该是O2O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也仅仅是一环,过度的放大这一环必然迷失了O2O的本心。

上门服务本该是企业自身应该提升的一个环节,自身内部利用O2O的原理来更好的提供服务,可是当他成为一个创业的项目,成为一个公司,那这样的公司只是一个平台,一个仅仅连接服务人员与顾客的平台,通过不断的双向补贴来刺激两者的需求,这样的刺激下产生的需求必定是伪需求,传统企业因为成本与人力各种原因没法大力发展的上门服务,通过第三方的平台确实很容易的实现了,但是为了这种需求而衍生的平台,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实在是值得商榷,把O2O看作是自己公司的根本,如同用空心的水泥盖了一间房子,经不起敲打。

O2O不该是盈利的模式,而是提升自身的模式。我想马云所说的中国的未来属于平台型企业,必然不是这样简单的双向连接的平台型企业,而是建立在自身企业的基础上,而更好的搭建了消费者与自身平台,更好的提供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O2O的未来,正应该是帮助原本普通的企业,来提升自身的服务,做出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每一个企业家与创业者都明白一个道理,留住顾客的是产品,而不是产品的包装。O2O不能衍生出产品,但是确是产品最好的包装,把O2O拿来提升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服务体验,才是O2O模式的根本。(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原创,交流请加微信,ayyoay,转载请注明出处】

YL君

1篇资讯

粉丝

这个人很懒,还没有个人签名。

本文系作者 YL君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总局最新指示:2015年1月1日起,互联网公众场合禁用O2O这一误导性词汇。欢迎传统企业加速拥抱互联网、物联网,有困难找总局、找警察。

    回复 2015.11.01 · via pc
  • O2O的核心应该是调动消费者其他方面的内在动力,来推动线上到线下的引流,而不是单纯的靠支付这些固有的消费流程中某一个环节,硬生生的把消费者弄到线下实体店去

    回复 2015.11.01 · via pc
  • 市场没有想像中那么大。

    回复 2015.10.31 · via android
  • 在家的话,很难,也很简单。

    回复 2015.10.31 · via android
  • 各个公司都是各自盈利,不会合作共赢。

    回复 2015.10.31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126
7
12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