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不要太相信直觉

一个良好定义的公司,应该就像一辆运转良好的跑车,对于最高管理者,只需要掌握方向和油门,而不需要知道汽车的每一个零件如何运转。

这个十一假期读了卡尔. 萨根的一些书,如《暗淡蓝点》和《卡尔萨根的上帝》,也看了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比如《宇宙》和《宇宙时空之旅》。和前段时间沉浸在相对论量子物理的世界里不同,这次看的是关于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初高中学过的知识,比如地球不是这个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在转等等。

这些知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吗?是的,但是这次阅读和观看带给我的思考和启发甚至远过于前几个月的阅读,因为我把这些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科学进步,尝试用自己的大脑去想了一遍。这个过程很有趣,看的越多,我越觉得,做一个科学家,做一个思考的智者,和和做一个浑浑噩噩的普通人,完全需要不同的素质,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

就拿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即使在今天,当你我放弃掉我们被别人教育的那些知识,自己什么都不懂,是一个原始人,站在平地上远望,能依靠自己的直觉判断出地球是圆的吗?恐怕不能,或者,至少有点难,相信地球是方的恐怕才是最符合直觉的。同样,白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晚上看到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它们都绕着我们旋转,就像是对君王卑躬屈膝的朝臣一样,难道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吗?虽然我们并未预料到,也并没有接到任何神谕,但是最苍穹最基本的查看就足以说明我们是特殊的,宇宙看起来是为人类设计的,是为人类创造的。这是直觉告诉我们的最明确不过的事情。

你能够违反自己的直觉吗?恐怕不能,现在你闭上眼睛,能够想象你和地球是如何一起围绕太阳公转,而我们地球又和太阳一起围绕银河系公转的吗?现在你就可以试一下,至少我是做不到的。今天,我们依然在高唱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的语言已经和我们的直觉根深蒂固的纠缠在一起。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说写过很多决定人类历史的瞬间,在那一瞬间,整个人类种族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假如你是列宁,当时你是否敢冒着叛国罪的危险借道德国回过俄国?假如你是格鲁希,你是否依然会愚蠢地命令部队无视远方的炮声而远离滑铁卢战场?同样,假如你生活在十六世纪的英国,但你不是穿越者,你并没有超越时代的知识,你就是一个普通的英国公民,你能否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你能否正确的说出,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在转动?

恐怕你不能。你身边的所有正派的高贵的所有人都是天主教的信徒,圣经明白的说明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的生活经验告诉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的牧师,你的朋友,你的所有亲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那些宣扬日心说的是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值得信任。

甚至,恐怕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能。你不具备动手的能力,你造不出天文望远镜,然而,直到今天,如果你没有天文望远镜,你都不会获得证实日心说的第一手感官资料。

1710 年,伽利略把他制造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个宇宙中存在着不围绕地球旋转的星体。从那以后,整个世界都变了。

我们的直觉并不是那么靠得住的,进化赋予我们能够在野蛮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在现在的文明世界中多少有点靠不住。所以,我们必须能够认识到,当我们使用我们亿万年进化来的直觉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首先找一找,手边有没有望远镜,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做出天圆地方的判断,我们做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判断,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看得足够远,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因此,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在《创始人》这本小说里面,作者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做望远镜效应,用来描述公司的合伙人之间看自己干的活多看别人干的活少的问题,其实这个望远镜效应不仅仅是存在于合伙人之间,他存在于公司管理的每一个方面。

之前看到 caoz 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再谈技术的价值》,写的很有趣,我想就这篇文章谈一谈我的看法。我选了 caoz 的两段文字:

总有创业者会疑惑,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背景资历特牛逼的合伙人,可是共事一段发现,也没觉得水平有多高啊,和我之前招聘网站很便宜的工程师相比也不见得高明在哪里啊。别说,这事真挺常见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优秀的技术保障往往没有存在感,其价值只有出问题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来。

某个公司业务一直发展的不错,某天老板查工资单,咦,这个运维总监怎么工资这么高,没见他做啥事啊,好像除了报预算要加硬件带宽就没见他给公司做过什么贡献,也不知道这钱都花哪里去了,hr 过来一下,找个借口什么价值观不符送走送走,我有个远房亲戚做过网管,管过几百台电脑呢, 俩月后,各种运营活动出来抱怨系统支持不住业务发展,漏洞迸发,公司开始请猎头到处挖资深运维负责人。

某个公司同时启动项目 A 和项目 B,两个项目上线后都受到市场好评,订单不断,老板开心,但 A 项目很快开始出现大量技术问题反馈,A 项目技术经理敬业又努力,天天加班救火到处跑客户现场处理问题。B 项目技术稳定支持工作云淡风轻,技术经理天天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然后 A 项目技术团队不断扩编,B 项目技术团队不断裁撤,最后 B 项目经理被勒令调往 A 项目团队做技术支持,A 项目技术经理升任总监。

以上案例纯属假设,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你说我都是无中生有瞎编的么?

在运维,技术保障等领域,没有存在感其实是技术的最高境界,但是很遗憾,因为没有存在感,所以往往无法被升职,被提拔,被认可。往往是问题越多,救火越频繁,存在感越强,越会成为领导喜欢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大公司,这种技术价值与所谓公司价值观倒挂的现象尤其突出。

caoz 这篇文章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来证明技术的价值,以及技术不被重视的无奈,但我想谈一谈我的看法,在 caoz 这篇文章中,最高管理者都是被默认为懂市场懂销售但是不懂技术,好像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老板都是这样的,我们不妨换一下,假设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是只懂技术但是其他都不太熟悉,这个老板请了两个销售经理 A 和 B,销售 A 敬业又努力,每天早出晚归,销售 B 天天看起来很懒散,不来公司坐班,并且看起来和大家格格不入,大家觉得老板最终会选择重用哪个人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老板重用的肯定是给公司创造了销售收入的人,而并不去看外表的努力与否。销售收入是一个销售人员的产出,而努力只是输入,这个在管理其他团队的时候也同样适用,我们都知道用销售线索的数量和质量和衡量市场团队的产出,我们都知道用员工入职和离职的情况来衡量人力资源团队,想出这些很容易,但是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地方,比如技术管理当中,我们选择的相信直觉,选择了对输入进行管理。

我们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是要对产出进行管理,而不是对输入进行管理。不要看工作量,不要看是否加班,而要看团队的绩效是否符合预期。

所以,我觉得技术人员的最根本问题是,你有没有定义好自己的产出?对于管理者,这个问题则变成了,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应该管理产出?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依赖于自己的本能和直觉进行管理工作,而没有接受过任何基础的管理培训。并且很不幸的是,各种无用的伪管理学书籍充斥市场,伪管理学培训由根本不懂管理的 HR 部门引入公司,这让本来就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

YC 的第十四课讲如何运营公司,主讲人是 Keith Rabois, Khosla Ventures 的合伙人,他在课程中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本书将如何运营公司,那就是《High Output Management》,中文译名《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我强烈建议已经开始创业的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这一课。

一个良好定义的公司,应该就像一辆运转良好的跑车,对于最高管理者,只需要掌握方向和油门,而不需要知道汽车的每一个零件如何运转。

本文系作者 何晓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60
14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