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不是华为在美“安全门”死结

思科当家人钱伯斯需要为其言行反思,因为他时常把华为挂在嘴边,但就算把矛头指向思科,也解决不了当前在美国遇到的问题。思科人士表示,此次美国国会发布针对华为中兴产品的安全质疑报告,是纯粹的美国政府行为,思科也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被利用的筹码。

思科当家人钱伯斯需要为其言行反思反思,因为他时常把华为挂在嘴边,但就算把矛头指向思科,也解决不了当前在美国遇到的问题。思科人士表示,此次美国国会发布针对华为中兴产品的安全质疑报告,是纯粹的美国政府行为,思科也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被利用的筹码。

华为中兴近期在美受到的各项审查以及结果似乎再一次触动了国人的神经,一场为何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没有任何阻拦而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受到种种为难这样的说法显著报端。另外,更有媒体分析所谓美国国会议员多少人投资思科获利而主导了美国对华为中兴的审查,思科是其幕后黑手和始作俑者等等。并呼吁政府也采取争锋相对的措施来对美国相关企业进行安全审查甚至是进行贸易战……

    对于这些说法,我个人有些不同看法。   

不可否认的是,华为和思科已经开展全球性竞争,只有直面竞争是正道!

 

有足够实力,进入美国是迟早的事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在今天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大格局下,想要进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可不能是一番风顺的,无论是去美国、欧洲还是进入中国和印度,门槛都越来越高,环保、就业、安全等等都可能成为“新贸易保护”的借口。以我国为例,在这轮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改革中,国外一些企业投资的需要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就很难获得批准,就算政府批准了,老百姓也不答应,类似抗议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另外,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转向越南、印尼等国,你想让人家来人家也不来了。这就是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也需要用变化的思维和眼光。

   对于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而言,美国经济当前也正遭受最严重的挑战,无论是就业还是各个行业都在遭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其国内保护主义自然就会抬头,就像罗姆尼在总统竞选中大打中国牌一样,为什么打这样的牌,因为中美之间在若干领域都有交集,大家都关注,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在这样一种复杂局势下,美国政府关注华为中兴以及其他中国企业也就在所难免,因为从两家公司过去二十多年的表现看,所扮演的革命者的角色非常明显,或多或少的蚕食了不少美国企业的市场蛋糕,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无论从政治牌还是经济牌,对于高度保护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美国政府及政客而言,都是绝好的机会。

至于说理由或者借口,那就很多了。随便找一个符合行业属性的借口都可以。比如说这次关于华为和中兴最主要的借口是安全问题。而我相信,这种借口随着调查深入是很容易澄清的。

   当然还有附带的政治问题和价值观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共识的,因此我认为,华为中兴的美国之路任重道远。

   这一点,其实有很多案例可以学习,比如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对外扩张尤其是进入美国市场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但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只要竞争力足够强,进入是迟早的事。 

 

  思科不是关键

       有媒体把思科当做此次调查的始作俑者给挖了出来,国内舆论也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了思科。但我认为,就算把矛头指向思科,也解决不了当前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当然我也无法证明思科没有做类似的事情,不过思科人士表示,此次美国国会发布针对华为中兴产品的安全质疑报告,是纯粹的美国政府行为,有其政治目的,思科也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被利用的筹码。

   因为从竞争角度讲,华为入美,首要的冲击对象就是思科,被拿出来说说事也是理所当然。但思科有没有必要,不顾其在中国的利益和发展,这么大张旗鼓的去做还是值得商榷(从个别媒体报道看)。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思科、爱立信、诺西、摩托罗拉还是华为和中兴等等,都是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参与者,其发展既离不开美国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是当今两个最大的单一市场地位所决定的。

   比如,生产方面可能中国更具有优势,所以能够数得来的ICT公司几乎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或者供应链伙伴。而研发方面,美国从市场还是环境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全世界的ICT公司都在美国设有研发中心,华为、中兴也如此。而这几年还相互渗透,美国企业在中国不断扩大研发中心规模,而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国设立工厂,比如联想等。而对于市场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两大市场的比重也越来越接近,放弃任何一个市场都意味着公司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

   其实,对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企业而言,最清楚的一点就是尽量不和政治挂钩。专利官司可以打,但最好不要和政府去打政治仗,因为政治仗是最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东西。我想这一点,思科是最清楚的。

   最近有人开始重提2003年那场华为和思科的纠纷,说白了,最后和解的核心动力还是在双方不想把这事搞成政治事件。那个时候,市场才是彼此最大的需求,如果演绎成政府之间的贸易战,那么对谁都不利。

   这次也一样,盲目叫嚣对美国企业尤其是剑指思科也采取争锋相对的调查或者审核,或者说希望政府采取贸易战,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本身。我想这一点,华为中兴也未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然,思科当家人钱伯斯需要为其言行反思反思,因为他时常把华为挂在嘴边,这不免不让人怀疑其是否在背后捣鬼,但对于一家参与全球性竞争的企业,我更相信他是提醒公司时刻不忘潜在危险。尤其是当华为、中兴等明确进军企业网市场并明确下一步竞争的对象就是思科之后,肯定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压力,释放出这种信号无可厚非,但把这个当做是思科在背后捣鬼的理由显然太牵强。

   就在今天,思科给华盛顿邮报发了一个声明,否定了华盛顿邮报所报道的思科在事件背后所做的一切。思科表示,“依照该情报委员会要求,我们向其工作人员提供了有关2003至2004年思科与华为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公开信息, 思科在该事件中的参与仅限于此。”

   思科很清楚,竞争是全球化的,堵是堵不住的,只要华为、中兴在技术和产品上突破甚至超越思科,进入任何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而现阶段,互相尊重,遵守市场规则才是最重要。此时利用所谓政治手腕来阻止华为、中兴的进入我想只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华为中兴唯有进一步努力奋斗,创新发展,就像在通信领域一样,经过数十年的潜心发展,在技术领域取得领先,才能赢取进入任何市场的资本。

 

未来,竞争仍是王道

     最后,说说美国企业产品进入中国是畅通无阻的吗?前面我已经说了,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不容易的,中国也不除外。当然在早期,回到二三十年前,我国在很多技术领域一穷二白,完全属于纯消费市场时,进入的确要比现在容易些,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无奈之举。

     美国企业的设备进入中国市场没有任何审查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说,我们是不是也会把这样一件事情上升到要让国会调查这样一个级别,或者说我们的人大这类机构有没有专门的机构是来做这些事情的。如果有,而且也有国内企业或者什么机构向他们投诉说美国的什么企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从事间谍行为,请进行调查,那么我想无论是这些机构还是政府安全部门都会立马行动。

   现在我要呼吁的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确也需要把信息安全当做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不仅仅是斗争的需要,关键是信息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

   另外一个要呼吁也许是一个认识问题,什么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

   综上所述,华为、中兴遭受美国政府的调查仅仅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只要更多的企业进军美国市场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各类五花八门的审核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高精尖等领域,中国企业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自己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要学会在不同国家,不同市场做生意,了解当地法律,了解商业规则,了解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融入这些市场中,才能真正做大。

   另外,我们必须要认清一点,我们在ICT领域和美国整体相比还差太远,认清现实,立足长远,才是发展之道。

   显然,路还很长,竞争很残酷,唯有坚持不懈,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通过全球化的商业发展模式,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卓越企业!

   我也相信,随着两家企业在美国的不断沟通,美国政府及政客,媒体和客户,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华为,危机有时候其实也是机会,相信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幕,针对华为中兴的调查也会有明确的结果,而答案显而易见,美国市场需要他们,他们也会为美国市场带来新的气象,竞争是促进美国市场繁荣的唯一法宝。

本文系作者 杨海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51
4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