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酷+”平台:帮厂商把用户变成“产品经理”

目前智能硬件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帮助厂商收集到更直接、更真实的用户需求、市场反馈?“酷+”平台也许提供了一个好思路。

 

【葱葱、玉鹏/钛媒编辑】智能硬件市场的火爆,催生了一系列服务于这个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比如专注于硬件产品众筹的京东众筹平台、从众筹转型为“智能新品预售”模式的点名时间,还有致力于帮助本土智能产品进行海外市场推广的新的竞争者Pozible......可以说,很多传统的硬件制造企业是被这些类Kickstarter模式的平台卷入了更高效、更市场化的生态中。

就在最近,小造又发现了一种支持硬件产业链的新模式:以“用户评测”为核心的聚合型平台。之前低调内测上线的“Creative+”平台于上周五发布了正式版,并更名为“酷+”平台,“酷+”平台的三位联合创始人袁岳、郭昕和齐海涛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平台构想。

在“酷+”上线前,钛媒体编辑曾收到一款智能插座产品“小K”,并附有一张详细的“用户说明”,要求在拿到产品之后的两周内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体验,并在体验期结束后,提交一份(不需要公开发表)测评报告给平台,由平台来反馈给产品方。

也就是说,“酷+”定位于智能产品体验与聚合,涵盖产品报道、官方评测、体验活动和创先锋聚合四大频道。产品方在平台上可以免费发起活动,同时用户可以免费申请体验,活动的流程和用户的筛选都是真实透明的,用完善的智能产品评价模型汇集专业的体验报告,让用户也参与到产品改善的环节当中去。核心的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智能硬件的本质

“酷+”平台三位创始人对于行业的理解,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智能硬件创业必须要回归到产品。到底如何把握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酷+”平台的联合创始人袁岳先生归纳总结为四点:

第一、信息要全面,我们希望一款单品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需要对现有信息有效整合;

第二、产品要最新,也就意味着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周期会非常短,因为谁都不会去买老一代的产品;

第三、趣味性十足,产品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APP的交互都需要融入大量娱乐性的元素,好的体验会大大增加用户粘性;

第四、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都需要一款APP展现它的智能,智能手机是APP的载体,一定要紧抓移动的特性。

 

高度信息性、高度周期性、高度娱乐性和高度移动性这四大特点,从某种程度决定了一款智能产品的成败。

而现实中,硬件厂商往往在以上几个方面仍有太多的不足。未来,也许这些涉及到产业链优化、用户需求收集的核心环节,必须交由不同类型的第三方平台来完成,“酷+”平台正在尝试为硬件创业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对的客户+真实需求

“酷+”平台的玩法,说白了就是让技术的思路和消费者的思路恰当的结合起来。“酷+”平台的联合创始人齐海涛在发布会上表示,“酷+”是要做一个聚合的平台,平台上的两方分别是“产品方”和消费者,而平台的价值,就在于把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还原给产品方——即硬件厂商。对于产品方能够提供一个最直接的价值:把硬件厂商根据需求来改进、完善,最后把产品交还给客户。“这才是智能化时代产业新的闭环”,“酷+”联合创始人齐海涛对钛媒体表示。

而要想形成这个闭环,关键的一环就是用户体验。体验,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被说烂的词汇,却也是任何产品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举一个例子,就拿最早进入智能硬件领域的手环来讲,从去年到现在市场上涌现了数百款产品,手环产品的同质化和市场的杂乱化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差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市场表现堪忧从而影响销量。

小造曾亲自体验过五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产品,然而没有一款能够坚持下去两周以上的。

为什么?首先从我个人的需求来讲,起初是一种新鲜好奇感,满足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其次才是功能上的需求,它能进行运动追踪、监测睡眠、久坐提醒。从体验上讲,需要和APP进行数据同步,过程较为繁琐,智能产品手机客户端的交互是整个体验很重要的一环,却也是很多厂商最欠缺的部分,最后统计的数据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看了之,数据服务并不完善。我作为一个用户的体验是:手环对于我并不是刚需;我不能没有手机,但可以没有手环。手环产品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手上的饰品,但我并不否认没有好的手环产品,因为我可能就不是手环产品最精准的用户。

由此可见,对于智能硬件产品的制造商,把最真实的需求对接给最需要的用户显得至关重要。

“酷+”平台的思路和我们熟知的智能硬件类众筹、预售平台不同,“酷+”团队的思路是帮助智能硬件行业引导需求,“对的用户”再加上真实需求,就是“酷+”这个平台能为这个产业提供的服务。

“酷+”的一端是厂商,另一端是用户,作为智能产品的体验和聚合平台,这个智能硬件平台目前采用了一种“直达用户”的产品测评方式,最终帮助产品方找到对的用户,挖掘用户需求,为智能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连接纽带。用“酷+”平台负责人齐海涛的说法,就是把产业链的所有人归到一个平台上面。

小造认为,这种在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智能硬件产业链的价值非常大。同时“酷+”宣布对产品厂商免费,对用户免费的方式,也能够极大促进前面提到的商业闭环的形成。

发布前,“酷+”平台已经低调的进行了几个月的前期试运营,在8月29日,平台的三位创始人同时签署了三项战略合作,同奇瑞创新研究院、重庆工业服务港和常熟同济科技园三家致力于创新发展的科技园区开展合作。

小造深切感受到,新型平台已经开始把触角伸向了重庆老工业基地和苏州这样经济很发达的地区,虽然没有北京和深圳那样好的创业条件,但更加接近硬件制造的下游,或能成为“酷+”平台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本文首发钛媒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