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奇点大学今年唯一中国学员陈拯民是谁?真的没钱申请专利吗?

陈拯民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星谷实验室又是怎样一个公司?他的电机项目能够影响10亿人吗?关于最近网上出现的“为何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赛冠军穷得没钱申请专利”的讨论,真实情况怎样?

钛媒体注:百度举办的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赛上,陈拯民凭借着星谷实验室的新型电机项目获得了冠军,成为奇点大学2015年在中国招收的唯一一名学员,他将参与奇点大学的“80人改变世界项目”,被要求在未来10年影响10亿人。

陈拯民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星谷实验室又是怎样一个公司?他的电机项目能够影响10亿人吗?关于最近网上出现的“为何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赛冠军穷得没钱申请专利”的讨论,陈拯民怎么看?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钛媒体编辑采访了陈拯民,希望找出答案。

陈拯民有着超过1米9的大个子,给人博学、儒雅、谦虚却又野心勃勃的印象,具有理科男的踏实、严谨,和大学生的活力与真诚。虽然星谷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研究新型电机的创业公司,但陈拯民的本科、硕士、博士读的都是航天自动化专业,博士期间做过月球车的测试装备、火星探测器的导航模块以及导弹项目,毕业之后还做了一年电动汽车方案设计,后来他专注于电机项目,一直做到现在。

目前他们正在测试的电机能比国内市场上最好的电机的功率密度高上几倍,比国际市场上最好的电机的功率密度高一倍左右。这对于航天航空、电动汽车,以及生活中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意义。

不过陈拯民对钛媒体编辑强调,虽然听起来他们在做电机,但事实上,他们在研究整个新型电机的理论体系和制作工艺。也就是,别人家是做电机的,但他们是搞技术的。他们的目标是把电机技术完善,做到可以指导别人量产,成本降低而且性能特别高的程度。

也正因为专注于技术的研发,星谷实验室的商业模式还没明确,甚至只有研发团队,没有商业团队,所以星谷实验室目前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最近网上出现的“为何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冠军穷得没钱申请专利”的讨论,陈拯民很无奈,他对钛媒体编辑表示,我们并不是没钱申请专利,而是你们把申请专利这事儿看小了。

以下是钛媒体编辑与陈拯民的独家对话:

学习、工作经历:从做航天、电动汽车转做电机

钛媒体:你有怎样的学习经历?

陈拯民:我的学习经历非常简单,31岁之前我都没离开过哈尔滨,从2001年一直到2012年我在哈工大读书,本硕博都是航天自动化专业,期间做的项目基本是航天项目,有月球车的测试装备,有火星探测器的导航模块,还有导弹项目之类的。

钛媒体:毕业之后呢?是马上开始了电机项目吗?

陈拯民:毕业之后的第一年,我跟着一个创业团队做电动汽车的系统,我负责的是电动汽车整体方案的设计。一年之后我从这个团队出来,开始做电机项目,那时候是2013年3月份,一直做到现在。

钛媒体:为什么从做航天项目、电动汽车项目转做电机项目了?

陈拯民:我是航天学院的博士,所以自然地就做了航天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做这些项目很荣幸,可以说一辈子的,所以如果我毕业之后去航天系统工作的,可能就没有更有挑战的项目给我做了。所以,我想做些让我骄傲的项目。

做电动汽车是非常有前景的,非常有难度,做得好的话非常有价值。但是在做电动汽车的时候我发现,有非常多核心技术,我发现电机技术我是可以穿起来,做出些成果的。所以我从电动汽车这个大技术,选择了做电机这个非常核心、重点的技术。

电机可以说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电动汽车里有电机,普通汽车里也有电机,雨刷、车窗升降,还有启动打火的时候是电机带动着转的,航天里面也充满着电机,里面所有能动的地方基本都是电机驱动的,会需要很多高性能电机。而且国内做得最好的电机,性能还是比不上国外的,所以国内对高性能电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选择研究电机。

项目进展:研究过程、最新数据

钛媒体: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团队、公司?

陈拯民:从2013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是我一个人在做,做些电机原理设计、结构设计,理论分析,10月份我有了合伙人,我们一起去合肥,开始实验制造电机,到合肥测试性能,一直到2014年5月份我们制造出了第一台好使的电机,然后发现电机的性能还不错,然后开始融资,我们大概在2014年8月份的时候拿到了天使投资。2014年8月份融了资之后,我们就成立了星谷实验室,就有了公司。

钛媒体:整个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你们用的什么样的设备?

陈拯民:星谷实验室成立之后,合肥那边有一个工厂,厂长一直把加工设备无条件给我们用,所以我和合伙人认为先不要自己买设备,还是先借用、蹭用设备,我们在工厂附近建了个实验室,做实验操作。从2014年8月份一直到12月份,我们都没正经做加工工作。因为合肥那边特别忙,没时间处理我们的活儿,所以那段时间就一直在北京待着,做些理论设计工作。到12月底才去合肥做加工工作,一直做到现在,期间做了两个版本的电机,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发现了很多重要的数据, 然后有很多理论的工作要跟上。

所以,其实整个研究过程蛮虐心的。你花了很多时间设计了一个方案,加工出来之后,信心满满觉得会成功,最后却失败了。这时候一般得花一两个小时去低落一下,然后才能好好想一下为什么会失败,之后会花一段时间去算,往往会找到一条新的重要的规律,把电机的理论又完善了。反复实验、得结果、完善知识体系、去实验,整个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钛媒体:目前项目的最新进展如何?最新的数据记录是什么?

陈拯民:最新的进展是,4号电机的最后一个零件已经加工出来了,周三晚上我会回合肥,接下来我们会用自己的启动器做一些内部的测试。当电机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会送到第三方实验室,出一个第三方数据报告。等这个报告出来,我们才能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目前的数据都是半实验半计算出来的。最新的测试机,定子加上转子裸机的重量在0.7kg左右,它的功率密度预计在2.5kw/kg到4.0kw/kg之间,效率在94%到96%之间。因为是测试机,所以没太注重提升性能,还是在验证原理阶段。

国内市场上目前最好电机的功率密度在0.8kw/kg左右,国际市场上最好电机的功率密度在1.6kw/kg左右,顶尖实验室能够把功率密度做到3.0kw/kg到4.0kw/kg之间。也就是说,我们的电机能做到比国内市场上好电机的功率密度高几倍,比国际市场上好电机的功率密度高一倍左右,相同功率下,质量降低,使得成本大幅下降。

这些数据对于很多行业有重要意义。比如对于航天来说,主要对重量和体积有要求,所以功率密度的提高可以使得航天器更轻、更小;在电动汽车行业,对重量、体积并不十分关心,但功率高很重要,扭矩就可以提升得很高。

星谷实验室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定位

钛媒体:你们的电机有主攻方向吗?在商业化方面有什么时间节点吗?

陈拯民:我们现在开发的是通用的电机技术,电机分三块——电机壳、转子、定子。电机壳没有什么好研究的,转子、定子是我们研究的主体。不论应用领域是什么只要配上合适的封装,再装上我们的裸机,就可以使用。所以我们不指定主攻方向,只要是合适的电机领域都可以,至于哪种电机先上哪种电机后上,就看我们商业上发展的速度了。

商业变现受资金、团队的大小影响比较大。假如说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和完善的团队的话,我们估计在半年到10个月的时间内,制定电机的产品线,确定型号,落实定子和转子的供应商、生产工艺,加起来总共两年时间吧,这种类型的电机就可以在各个领域里量产。

钛媒体:星谷实验室的目标和定位是什么?

陈拯民:我们的目标挺简单的,就是要完善电机的技术。特别要强调一下,我们虽然听起来在做电机,但事实上,我们在研究整个新型电机的理论体系和制作工艺。也就是,别人家是做电机的,但我们是搞技术的,做电机的公司可以用我们的技术制作更好的电机。我们的目标是把电机技术完善,做到可以指导别人量产,成本降低,而且性能特别高的程度。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持续开发、高技术的企业,我们会帮助制造业的企业用我们的技术生产高性能的产品。我们既搞科研,还跟厂家合作,自己不搞重资产,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还比较少,还需要很多实践摸索。这只是远景,具体落地的形式,还需要在发展和实践中探索。

星谷实验室目前有三个需求

钛媒体:对于星谷实验室来说,当前阶段什么是当务之急的?

陈拯民:对我们这样一个科研项目来说,最主要的工作是把技术开发出来,并且证实可行。目前是4号电机出来之后,我们会测试,得到一些数据。我们会更多版本迭代,完善制作工艺和理论。把技术完善,并且做出一系列有应用背景的产品,这些在我这个技术工程师眼里是最重要的。

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需要更多工程师、科研人员,更需要企业发展、财务、业务拓展等各方面人员,还需要资本支持。

现在我们的团队有5个到6个员工,最多的时候有20人。因为我们刚从学校出来就创业,所以人脉资源不是很丰富,工程师团队还是以我为主,学校里面的博士生过来做兼职或实习,还有一些从研究所或大学里面出来的工程师为我工作。能胜任这样比较有难度的科研的人比较少,我们也在招这样的工程师。高科技领域的工程师流动性比较高,我们等电机测试出测试数据之后,进行一系列的商务合作以及融资之后,会尽快搬回北京,趁团队比较小的时候搬家会比较容易。

工程师是硬需求,在这之上,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个高层合伙人团队。这个团队一定要有懂融资、懂财务、懂企业管理和企业建设的人员,以及懂业务拓展、有资源的人员。我们需要有一个商业团队,而不只是一个科研团队。

钛媒体:去奇点大学对你有怎样的意义?

陈拯民:去奇点大学对我最大的意义是长见识,开阔视野。

去奇点大学10周的时间,其实对我来说有点长。因为目前团队还以我为研发的主力,而目前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研发,所以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我会尽量用远程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有工作量的。

资金问题:不是没钱申请专利,而是你们把这事儿看小了

钛媒体:在奇点大学中国区选拔赛决赛之后,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星谷这么厉害的项目连申请专利的费用都没有。这个事情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陈拯民:关于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人对专利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很清楚,专利不是要等你把样品做出来才能申请的,而是有个idea就可以申请。

而我们这个技术方案,只要还在保密,别人就做不出来,也不怕别人抢注什么的。

所以,我们想等正式确认电机技术可行,性能和成本都在我们预期中了,再去申请专利。到时我们要申请的是国际专利,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专利,可能是一个专利体系有几十条,到时会去申报专利,无效化别人冲突的专利,还会收购和合作一些专利,到时开销可能要几百万,是一个持续好几年的攻坚工程。所以不是我们没钱申请专利,是你们把这事儿看小了。

钛媒体:前面你提到过,你们曾经拿到过天使投资,这些钱花在了哪些地方?目前资金情况是怎样的?

陈拯民:融来的钱主要花在了研发、人员开支、加工费用、外包开发这些方面。其实对于搞研发的项目来说,这样一个天使融资是不够支撑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技术开发出来,然后才能花钱做别的事情。

我们目前还是有钱的,但是跟要做的事情一比,资金储备就显得不足了。下一步我们面临团队拓展、搬家,还要采购自己的设备,所以我们的资金储备是不足的,不是没钱,而是还有需求。

钛媒体:你对互联网投资很热,但制造业投资相对保守,怎么看?

陈拯民:我觉得投资热是很好的事情,互联网在优化社会的结构,互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确实让生活便利了很多。如果资本的进入让事情发展得快一点,是好事。不过资本对我们这块的关注度确实不够。专注于制造业投资的,也偏保守,估值偏低,投资也都是半投资半收购或半控股,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不过话说过来,国内的高科技创业,一般在技术上很强,在商业构思上偏保守,也会导致投资人无法给出较高的估值。

本文系作者 佳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厉害啊

    回复 2015.06.13 · via android
  • 慢慢完善

    回复 2015.06.04 · via android
220
2
20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