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同样是模仿大国,为何日本就让人佩服,而中国就成了“山寨”

日本人并不讨厌模仿,而是试图从模仿中找到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是,从A行业的某些方式中获得启发,用于B行业,井上称之为“结构模仿”。

钛媒体注:最近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今天复旦大学终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做了一个致歉公告,并表示会彻查这件事。本次事件中的另一主角,被抄袭对象则是位于日本的最著名学府之一,东京大学。

本文不想讨论这件事情的是是非非,倒是想以此事作为引子,谈谈模仿本身。我们能否试着探讨并回答“同样是模仿大国,为何日本就让人佩服,而中国就成了“山寨”,来看看钛媒体作者魏武挥掀起的这一话题的讨论:

 

日本是一个模仿大国。他们对中国唐朝的模仿,可以说一直到今天都可以在很多细微处看到。而对于美国商业经济的模仿,同样随处可见。他们的模仿,很难说成“抄袭”那么简单,而中国有些商业公司的模仿,则被视为“山寨”。这里面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日本管理学者井上达彦的书《模仿的技术》,从中倒是可以一窥日本民族对模仿的看法。他们并不讨厌模仿,而是试图从模仿中找到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是,从A行业的某些方式中获得启发,用于B行业,井上称之为“结构模仿”。

在井上看来,出租DVD/CD就是一种对金融的模仿。一张CD的价格是600日元,将其租赁,两天一晚的价格是100日元——这个利息高得惊人,但没有人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同样是600日元,货物的租赁比金钱本身的租赁高上许多,但货物租赁和金钱租赁(金融),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用了包括汽车、便利店、咖啡馆等诸多例子,来说明“从……联想到……其关键为……”的模仿方法论,而我,则愿意用一则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实例,来印证这一点。

这家公司叫阿里巴巴,它的淘宝就融合了对两种模式的模仿。

淘宝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是商业地产。经营商业地产的人,很少自己去开店,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招商。淘宝发家之时,招商也很重要。以至于淘宝使出了“免费”这个杀手锏,来吸引当时云集于易趣的卖家们。从这个角度出发,淘宝的确不属于零售业,就好像没有人会把商业地产归属于零售业一样。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但茫茫互联网,并不存在什么“地理位置”的概念。商业地产对好位置的极度渴求无非就是看重人流,使招商变得更为容易。对于淘宝来说,人流就是流量。拼命为自己引流,使得虚拟世界中的淘宝成为了“黄金地带”。

但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是向商家收取包括房租、物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个套路被易趣(eBay)模仿了一下——收取商家交易佣金,但淘宝既然是扛着“免费”大旗去争夺市场,再转回收费,就会遇到极大的阻力。所以,淘宝最终选择了模仿另外一个业态——媒体业的商业模式,依靠广告为生。媒体平台之所以能够依靠广告作为主要商业模式,就在于它的规模经济。淘宝的免费招牌能够催大它的卖家规模,于是,广告模式也就随之成立了。

所以,淘宝其实是对两个商业模式——商业地产和媒体平台的模仿进行了嫁接。它不仅仅是一次结构性的模仿,而是两次结构性的模仿,套用互联网的术语叫做mashup。从跨界出发,然后再加以融合。

诚然,无论是那位搞DVD租赁的增田宗明,还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创业之初,未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论去展开他们的业务的。他们很有可能是边做边看,最终完成了这样的跨界模仿。但对于这种案例的学习,加以总结抽象,然后引导其它的创业,或许是可行的。

模仿的核心在于寻找超越行业界限的共同点,这件事充满着智慧。虽然井上不断地试图用案例来说明一些共同点,但这本书所涉及行业以外的共同点,还得后来者去想。多思考一下总是有好处的。

(本文即将发表于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6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作者魏武挥)

本文系作者 魏武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急功近利的文化导致同样是模仿,一个是推动向上,一个是推动向下

    置顶
    回复 2015.05.31 · via android
  • 没有研究过有关日本工业、经济和贸易的历史,不敢妄断”日本的模仿”是否从其融入世界经济以来就一直“让人佩服”;见贤思齐,这是有追求的人的一种本能。尤其是当两者差距较大时,一味地模仿好像也是无可奈何的、现实生存的要求;待到自身有了一定的发展,生存不是问题、有选择的“奢侈”时,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还真心愿意去“拾人牙慧”、挣小钱、背污名、苟图当前和提心吊胆被查,或者,被告了吧。如果从“山寨”能够走出行业内的“诸侯”那就太好了,因为,成王败寇。

    置顶
    回复 2015.05.31 · via pc
  • 其实最重要的是明白你所要模仿的核心思想,然后结合自己所要做的事,找到契合点

    置顶
    回复 2015.05.31 · via iphone
  • 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都积攒了前人的智慧,抛开国别,模仿也是一种提升,这些无可厚非,都会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回复 2015.06.03 · via android
  • 作者眼光独到,文章很有道理

    回复 2015.05.31 · via android
  • 造出来的东西垃圾肯定山寨

    回复 2015.05.31 · via android
  • 模仿是为了超越,不是到最后成了不伦不类

    回复 2015.05.31 · via android
  • 中国需要思考

    回复 2015.05.31 · via iphone
  • 模仿-------以次充好------价格战------被模仿者倒闭-----没有办法生存-----企业失败,基本的中国模式

    回复 2015.06.24 · via pc
  • 环境不同

    回复 2015.06.04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23

扫描下载App